却说淮南王刘长被废,徙锢蜀中,行至中道,沿途各县送押刘长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刘长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左右的人听着这话,只恐淮南王刘长自己寻死,于是格外加防。但是刘长已经愤不欲生,任凭左右进食,却是水米不沾,竟至活活饿死。
左右看管的人尚没有察觉到情况,直到雍县地方,县令揭开车上封条,验视刘长的时候,才发现刘长早已僵卧不动,毫无气息了。其母赵姬负气自尽,刘长亦如此,毕竟是有些遗传性的。
于是县令打开封监车的门,把淮南王刘长的死讯上报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听说后,不禁恸哭失声,这个时候,刚好袁盎进来,汉文帝刘恒流涕与语道:“我悔不用你的劝告,终致淮南王饿死道中。”
袁盎于是劝解安慰道:“淮南王已经身亡,咎由自取,陛下不必过悲,还请宽怀。”
汉文帝刘恒道:“我只有一弟,不能保全,总觉问心不安。”
袁盎接口道:“陛下以为未安,只好尽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
袁盎出此言,失了分寸,实在过激,后来不得其死,已兆于此。
汉文帝刘恒一想,此事与丞相御史,究竟没什么干涉,未便加诛。惟刘长经过的县邑,所有传送诸吏,及馈食诸徒,沿途失察,应该加罪,当即诏令丞相御史,派员调查,共得了数十人,一并斩首在街市。冤哉枉也。
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孝文帝八年(前172年),汉文帝刘恒怜悯其弟淮南王刘长,刘长有儿子四人,年龄都是七、八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子刘良为东城侯。
但民间尚有歌谣云:“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汉文帝刘恒有时出游,得闻此歌,明知暗寓讽刺,不由的长叹道:“古时尧舜放逐骨肉,周公诛殛管蔡,天下称为圣人,无非因他大义灭亲,为公忘私,今民间作歌寓讥,莫非疑我贪得淮南土地么?”
于是追谥刘长为厉王,令刘长之子刘安袭爵,仍为淮南王。惟分衡山郡封刘勃,庐江郡封刘赐,独刘良已死,不复加封,于是淮南析为三国。
长沙王太傅贾谊,得知此事,连忙上书谏阻道:“淮南王悖逆无道,徙死蜀中,天下称快。今朝廷反尊奉罪人子嗣,势必惹人讥议,且将来伊子长大,或且不知感恩,专想为父报仇,岂不可不考虑!”
汉文帝刘恒没有听从贾谊的建议,惟言虽然不用,心中却记念不忘,因此特意遣使者前去召传贾谊。贾谊应召到来,刚好汉文帝祭神之礼完毕,于是静坐宣室之中。宜室即是未央宫的前室。待贾谊行过了礼,汉文帝刘恒先是关怀慰问了贾谊,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边用食一边议论起来。
汉文帝刘恒问贾谊,说道:“贾谊,你说这众神居于何处?是天堂之上,还是东岳泰山?”
贾谊闻言,想了想,回答说:“按照先人们所说的,有的居住在天庭,有的居住在泰山。”
汉文帝刘恒又问,说:“那么,那些鬼魅他们又居住在哪里?”
贾谊答道:“鬼魅?先人也有所言,有的居住天上,有的居住在地下。”
汉文帝刘恒听了,点了点头。用完食物后,汉文帝刘恒带着贾谊到祭庙之中。
汉文帝刘恒说道:“贾太傅,你相信鬼神之说吗?”
贾谊说道:“其实这鬼神,天下人谁也没有见过,信则有,不信则无嘛。信不信,全靠自己的心。”
汉文帝刘恒问道:“那何以满天下的人,到处为鬼神修建庙宇,为鬼神雕刻咒符,信的人如此做,不信的人也如此做,这是为何故?”
汉文帝刘恒接着说道:“不仅百姓如此,历代帝王也是如此。就说这祭殿吧,就是高祖生前所修建的,从汉惠帝到高太后,到朕,每逢遇到不如意之事,或是灾害之年,就一定来到此处祈求神灵的保佑。除了在渭水河畔祭拜天地,到高祖庙前祭祀祖宗之外,还一定要来到此处祭神。这到底是……?”
贾谊抱手行礼,说道:“陛下向微臣提出三个人问题,其一,是为什么天下人包括帝王都要敬神,二,为什么要祭天地,祭祖先,三,这神与鬼有何不同。”
贾谊接着说道:“这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无力而为的时候就想着造一个所在,这个所在就是鬼神。以此求福。可是自然还是有天灾,还是有地震,还是有涝害,干旱,天地无心,而人有情思,故神鬼皆本来在人神思。”
贾谊原原本本,说出鬼神如何形体,又说如何功能,几令汉文帝闻所未闻,汉文帝听得入情,竟致忘倦,好在贾谊也越讲越长,滔滔不绝,直到夜色朦胧,尚未罢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