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窦婴、田蚡,因为赵绾、王臧之事,触怒了太皇太后窦氏,遂致波及,一同坐罪。汉武帝刘彻不能袒护,只得令二人免官。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的身份闲居家中。申公本预料汉武帝刘彻有始无终,不过事变猝来,两个徒弟惨受戮杀,却也是出诸意外,随即谢病免职,申公被免官遣送回鲁国。几年后,卒于家。申公一生新教弟子中成才者甚多,其中为博士者十余人,为大夫、郞、掌故者以百数。着名的有孔安国、周霸、夏宽、砀鲁、缪生、徐偃、庆忌等。
汉武帝刘彻另外起用栢至侯许昌为相,武疆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复将太尉一职,罢置不设。
先是河内人石奋,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候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家还有什么人?”石奋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汉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
于是汉高祖召他姐姐入宫,封为妃子,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妃子的缘故。汉文帝时,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太中大夫。
石奋没有什么文才学问,但是恭敬谨严没人能比。汉孝景帝刘启即位的时候,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石甲、三子石乙、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愿意学习,做官做到了二千石的级别。于是汉景帝称赞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因此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汉景帝末年,万石君享受上大夫的俸禄,告老回家,在朝廷举行盛大典礼朝令时,他都作为大臣来参加。经过皇宫门楼时,万石君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恭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手扶在车轼上表示致意。他的子孙辈做小吏,回家看望他,万石君也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子孙中有人犯了过错,他不责斥他们,而是坐到侧旁的座位上,对着餐桌不肯吃饭。这样以后,其他的子孙们就纷纷责备那个有错误的人,再通过族中长辈求情,石奋本人裸露上身表示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才答应他们的请求。已成年的子孙在身边时,即使是闲居在家,他也一定要穿戴整齐,显示出严肃整齐的样子。他的仆人也都非常恭敬,特别谨慎。
皇帝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他家,必定叩头跪拜之后才弯腰低头去吃,如在皇帝面前一样。他办理丧事时,非常悲哀伤悼。子孙后代遵从他的教诲,也像他那样去做。万石君一家因孝顺谨慎闻名于各郡县和各诸侯国,即使齐鲁二地品行朴实的儒生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如他们。
正值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郎中令王臧和赵绾因为推崇儒学等事情得罪窦太后而获罪自杀,太皇窦太后认为儒生言语大多文饰浮夸而不够朴实,而万石君一家不善夸夸其谈而能身体力行,汉武帝刘彻记得太皇太后说的这些,于是就让万石君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石建年老发白,父亲万石君八十几岁了,身体还比较健康无病。石建做了郎中令,每五天休假一天,石建回家拜见父亲万石君的时候,先是进入侍者的小屋,私下向侍者询问父亲的情况,拿走他的内衣去门外水沟亲自洗涤,再交给侍者,不敢让父亲知道,而且经常如此。石建做郎中令时,有事要向皇帝刘彻谏说,能避开他人时就畅所欲言,说得峻急;及至朝廷谒见的时候,装出不善说话的样子。因此孝武皇帝刘彻就对他亲自表示尊敬和礼遇,另眼相看。
万石君后来迁居到陵里。担任内史的儿子石庆酒醉归来,进入里门的时候没有下车。万石君听到这件事后不肯吃饭。石庆恐惧,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仍不允许。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也袒露上身请求恕罪,万石君才责备说:“内史是尊贵的人,进入里门时,里中的父老都急忙回避他,而内史坐在车中依然故我,不知约束自己,本是应该的嘛!”说完就喝令石庆走开。从此以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兄们进入里门时,都下车快步走回家。
一日有奏牍呈入,经汉武帝刘彻批发下来,又由石建复阅,原来奏文内有一个马字,失落一点,不由的大惊道:“马字下有四点,象四足形与马尾一弯,共计五画,今有四缺一,倘被主上察出,岂不要受谴么?”
石庆嗣由内史调任太仆,为汉武帝刘彻御车出宫,汉武帝问他车中共有几马?石庆明知御马六龙,应得六马,但恐忙中有错,于是特意用鞭指数,方以六马相答。汉武帝刘彻却不责怪他回应迟慢,反而默许他遇事小心,倚任有加。可小知者,未必能大受,故后来为相,贻讥素餐。直至石奋已然寿终,其子石建悲哀哭泣过度,岁余亦死,独石庆年尚疆,历跻显阶,事且慢表。夹入此段,虽为御史郎中令补缺,似承接上文之笔,但说他家风醇良严谨,却是借古箴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