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刘玄败没,光武帝曾封刘玄之子刘鲤为寿光侯。刘玄之子刘鲤记念父仇,迁怨于刘盆子兄弟,因将刘盆子之兄故式侯刘恭,乘间刺死。刘鲤与沛王辅友善,案情且连及沛王。故刘鲤坐罪下狱,沛王亦一同被系。
光武帝刘秀恨上加恨,遂将王肃父子,并诸王宾客,相率处死。沛王系狱三日,经王侯等力为救请,才得释出,乃一并遣令归国,不得仍留京师。诸王奉诏,不得不入朝辞行,分道去讫。
皇太子刘庄,春秋渐高,留居东宫,光武帝刘秀欲为选师傅,辅导储君,因此向群臣咨问,令他各举所知,太子刘庄之舅阴识,已受封原鹿侯,官拜执金吾,群臣俱上言太子师傅,莫如阴侯。独博士张佚进说道:“今陛下册立太子,究竟为天下起见呢?还是为阴氏起见呢?为阴氏起见,阴侯原可为太子师傅;若为天下起见,应该选用天下贤才,不宜专用私亲!”
光武帝刘秀听了张佚所言,点头称善,且顾语张佚道:“欲为太子置师傅,正欲储养君德,为天下计;今博士且能正朕,况太子呢?”
当下拜张佚为太子太傅,张佚直任不辞,受职而退。还有太子少傅一职位有缺,另外选任博士桓荣,各赐辎车乘马等物。
桓荣沛郡人,资望比张佚为优,桓荣是齐桓公的后代,以齐桓公的“桓”为氏,其祖先迁居龙亢县,到桓荣这里已有六代。桓荣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阳尚书》,拜九江郡人朱普为师,他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精力不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到权臣王莽篡位时才回去。恰逢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郡奔丧,自己背着土为老师筑坟,于是留下来教学,徒众达几百人。
地皇四年(23年),新莽灭亡,当时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与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虽然常饥饿,但讲经论卷不止,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
建武十九年(43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桓荣终于得到大司徒府的征辟。当时东海王刘庄刚被立为太子,光武帝刘秀选求通晓经籍之人,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人何汤任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太子。刘秀从容问何汤的老师是谁,何汤答道:“沛国桓荣。”光武帝刘秀即召桓荣,命他讲解《尚书》,光武帝刘秀觉得桓荣说的很好。便授任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每到朝会时,常让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
光武帝刘秀称赞道:“得到先生太晚了!”恰逢《欧阳尚书》博士出缺,光武帝刘秀想任用桓荣。
桓荣叩头辞让道:“臣经术浅薄,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光武帝刘秀说:“好,去吧,你能胜任。”于是拜桓荣为博士,引荐彭闳、皋弘任议郎。刘秀车驾到了太学时,正逢诸位博士讨论问题,桓荣穿着儒生衣服,温良恭敬,宽博有余,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用言词胜人,众儒生谁也不及他,光武帝刘秀特加赏赐。光武帝刘秀又命诸生雅吹击磬,一整天才结束。后来桓荣进入会庭中,刘秀下诏赐众人奇果,受果的人都将果纳入怀中,只有桓荣举手捧着果物拜谢。光武帝刘秀指着他笑着说:“这人是真正的儒生呀!”从此更受敬重,常叫他住宿在太子宫中。五年后,桓荣推荐门生九江人胡宪作侍讲,自己只是听听,每天早晨进一次宫罢了。桓荣曾经生病,太子刘庄早晚派中傅问病,赐给他珍馐、帷帐、奴婢等,并且说:“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不必为家室担忧。”后来桓荣病愈了,又进宫侍讲。
太子刘庄敬礼不衰,及桓荣为太子少傅,桓荣已七十余岁,乃大会诸生,赐给他辎车、乘马。桓荣大会诸生,陈列出车马、印绶说:“今日蒙陛下所赐,这是稽考古书的力量,可不勉励吗?”
以学术博取富贵,志趣亦卑,桓荣一得自矜,不足为训。
桓荣认为太子刘庄的经学已经完成,便上疏陈谢说:“臣有幸得在帷幄,讲经几年,但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现在皇太子凭着聪明的资质,通明经义,观览古今,没有哪位太子能专精博学像这样的。这真是国家的福佑,天下的幸运。臣师道已尽,其他都在太子。谨使掾臣汜再拜回家。”
太子刘庄复信道:“我以幼稚愚昧,学道九年,无所晓识。《五经》这么广大,圣言幽道,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怎么能精通得了!何况不才如我,敢承教诲面命。从前的先师感谢弟子的有人了,上则通达经旨,弄明章句,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现在蒙受下列,不敢有辞,愿您养病加餐,重爱玉体。”
越二年,建武三十年(54年),桓荣被任命为太常。事见后文。
且说建武三十年仲春,光武帝刘秀命驾东巡,行至济南,从驾诸臣,俱表陈光武帝功德,宜就泰山行封禅礼,光武帝刘秀不许,毅然下诏道:
朕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特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