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信与祭彤,两不相合,所以妄言误事。嗣经朝廷察觉,说吴棠与祭彤逗留畏懦,将他革职,召还系狱。祭彤系故征虏将军祭遵从弟,素性沈毅,屯边有年,王信及外夷,此次坐罪被系,当然有人替他救解,不过数日,便即释出。
祭彤且惭且恨,竟至呕血不止,临终嘱语诸子道:“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人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按道义不能没有功接受奖赏,我死后,你把我所得到的赏赐的东西全部登记交给朝廷,你自己到部队去,效力前线,来满足我的心愿。”
言讫遂逝。遗恨无穷。长子逢依嘱上簿,具呈遗言。汉明帝已知祭彤忠诚,再拟任用,陡闻祭彤病重身亡,不胜惊悼,因召祭逢入见,详问乃父病状,悲叹不已,抚恤有加。
到了祭彤葬后,次子祭参遵父遗命,投入奉车都尉窦固营中,随征车师,后文另表。
乌桓鲜卑,统慕祭彤威信,有时使人入京,每过祭彤冢前,必拜谒号泣。辽东吏民,因祭彤前为太守,却寇安边,追怀功德,特为立祠致祭,四时不懈。生虽失荣,死俱含哀,可见得公道尚存,虽死犹生呢?好作后人榜样。
是年秋季,北匈奴复大举入寇,直指云中,太守廉范,督率吏士,出城拒敌。吏士看见匈奴虏众势盛,恐自己兵少难支,乃请示廉范回城保守,移书他郡求援。
廉范微笑道:“我自有却敌的方法,何用多忧!”说着,遂令军士安营静守,不准妄战。好在虏兵初至,倒也有意休息,未曾相逼。
到了日暮时分,廉范令士兵们各自绑两个火把,举在头上,军营中就像繁星。敌人远远看到火光很多,以为汉兵救援部队来了,很是感到震惊。敌人等到天明将要撤退,廉范于是命令犒劳士兵,早晨冲杀,消灭敌人好几百,敌人自相践踏,死了一千多人,从此不敢再侵犯云中。廉范后来历任武威、武都两郡的太守,随当地风俗教化训导百姓,都有政绩。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世为边郡牧守。益州刺史廉丹的孙子。
廉范的父亲遭遇战乱,死在蜀汉地区,廉范于是流离借居在西州。西州平定以后,回到故乡。十五岁时,告别母亲到西州接回父亲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是廉丹的老部下,于是送给廉范许多财物,廉范都没有接受,和他的门客徒步背着灵柩回到葭萌关。所坐的船碰到礁石沉没,廉范抱着灵柩,一起沉到水中,众人被他的孝心感动,用杆子把他钩出来,治疗救护才幸免于死。张穆听说以后,又派人骑马带着先前送给他的财物追赶廉范,廉范又坚决推辞了。回到故乡安葬了父亲灵柩。
廉范守孝完毕,到京城拜师学习,侍奉博士薛汉。京兆、陇西二郡都请他做官,都没有接受,永平(汉明帝年号)初期,陇西太守邓融准备礼物征聘廉范为功曹(官职名),恰逢邓融(被人告发)被上级审查,廉范知道邓融不好解脱,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于是托病要求离开,邓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于是向东到了洛阳,更名改姓,请求担任廷尉(官职名)的狱卒。不久,邓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阳关在监狱,廉范于是得以在他身边侍奉,尽心尽力,非常勤劳。邓融奇怪他长的像廉范却很不明白,于是对他说:“你怎么长的像我从前的一个部下。”廉范斥责他说:“您因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说话。邓融因病被押解出去养病,廉范跟随他赡养探视,直到邓融病死,都没有说明身份,亲自赶车送邓融的灵柩到南阳(地名),安葬完毕才离开。
后来廉范被征聘到公府,恰逢薛汉因为楚王的案子被处死,他的故人、门生都不敢探视,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汉收殓安葬。官吏告诉了皇帝,汉明帝(又叫汉显宗)大怒,召廉范入宫,质问并斥责他说:“薛汉和楚王一同密谋,惑乱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员,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殓,为什么。”廉范叩头说:“我愚蠢粗鲁,认为薛汉等人都已认罪被处死,忍不住师生的情谊,罪该万死。”皇帝才稍稍息怒,问廉范说:“你是廉颇的后代吗。和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缘关系。”廉范对他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汉明皇帝刘庄说:“难怪你有胆子敢这么做。”并赏赐他。廉范因此出名。
廉范被推荐为秀才,几个月后,升任为云中太守。恰逢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廉范用计打败了匈奴。
廉范在蜀地数年,坐事免归,居家考终。先是廉范与洛阳人庆鸿为刎颈之交,始终不渝,当时人们就说前有管鲍,(管仲,鲍叔),后有庆廉。庆鸿亦慷慨好义,位至琅琊会稽二郡太守,所至俱有政声,不消絮述。会由益州刺史朱辅,在汶山以西地区实施“宣示汉德”政策,通过派遣通晓夷语的犍为郡掾田恭深入诸夷部落,了解其风俗习惯并建立沟通渠道。此举使白狼、盘木、唐菆等百余部落首领主动归附,所辖人口达130余万户、600万以上,实现“举种奉贡,称为臣仆”的政治成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