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孙坚献议,傅燮捐躯

作品:济公传奇|作者:王钟亭|分类:仙侠|更新:2025-08-25 06:38:16|字数:14112字

傅燮之子傅干,字别成,时年十三岁,也在官舍之中。傅干知道父亲傅燮的性格刚烈,仰慕古人高风亮节,恐怕不会接纳匈奴人的建议,于是劝说父亲:“国家昏乱,贤人斥逐,使得大人因正直而不容于朝廷。如今天下已经反叛,您的士卒不足以自守。我们乡里的羌胡从前受了您的恩德,他们希望您弃郡回乡,希望您答应他们,等回到乡里,再统率训练义徒,等到有贤德的人出现,再辅助他以匡救天下。”

话还未说完,傅燮叹气道:“别成,你可知我今天必须死在这里吗?正所谓“”圣达节,次守节”,商纣这样残暴的君王,都有伯夷为他绝食而死,孔子都称赞伯夷是贤人。如今朝廷还没有商纣王那样残暴,我的品德能超过伯夷吗?乱世不能培养出浩然正气的人,我拿着朝廷的俸禄又怎么不替朝廷分忧?我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就一定要死在这里。你有聪明智慧,请努力奋勇。郡府的主薄杨会,是我的程婴。”

傅燮说到这里,儿子傅干听了,哽咽得不能再说话,旁边的人都流泪哭泣。

忽然由故酒泉太守黄衍,叩城求见,傅燮传令放入,傅干乃起入帐后,待黄衍进来。傅燮延令入座,问明来意,黄衍实为王国所派遣,过来作说客的,因而开口语傅燮,说道:“天下成败的事已经可知。先起者,上有霸王之业,下成伊吕之勋。天下不再为汉朝所有,府君有意成为我们属师吗?愿受驱策,幸勿失此时机哩!”

傅燮不禁变色,拔剑置席道:“你是朝廷的剖符大臣,反而为逆贼做说客吗!本当斩汝,徒污我刃,我权寄汝头颅,回报叛贼,毋再妄想!”

黄衍心怀惭愧,自行离去。傅燮即传齐将士,开城搦战,与贼众接仗多时。贼众自恃势盛,上前包围傅燮,环绕数匝,傅燮尚冒死冲突,格毙贼党数十人;怎奈兵残力竭,外无援应,终落得捐躯殉国,毙命于沙场。

傅燮之子傅干由杨会护出,得归故里。朝廷闻傅燮阵亡,赐谥壮节,且予傅干世荫。后来傅干已长成,具有才名,仍得出仕,官至扶风太守。可见得忠臣有后,食报非迟。

当时还有一位名贤,在家寿终,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丧,多至三万余人。这人为谁?就是前太邱长陈实(陈寔)。

陈寔为太邱长后,隐居不出,党锢狱兴,实亦连坐,系宥。见前文570章和571章。

陈实居乡有年,平心率物,遇有争讼,辄求判正,无不悦服;里人多感叹道:“宁为刑罚所加,毋为陈公所短。”

当时人民多饥荒,有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寔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做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于是一县无复盗窃。

前太尉杨赐及司徒陈耽,入朝拜官,群僚毕贺,杨赐等以实未为相,自己反先登台辅,尝引为惭恨;大将军何进等,屡次派人敦聘,陈实终不肯出,婉谢来使道:“实久谢人事,饰巾待终罢了,幸君善为我辞!”嗣后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至中平四年夏季,考终家中,享寿八十四岁;吊祭诸徒,共至墓前瞻拜,代为刊石立碑,谥曰文范先生。遗有六子,纪谌最贤,孙群亦有盛名,事见后文。有诗赞道:

到底仁人克善终,光前裕后子孙隆;

宣城书法今犹在,千古争传陈仲弓。

《后汉书》为宋宣城太守范晔所着。

老成凋谢,丧乱弘多,欲知后来变端,且至下节胪叙。

董卓曾受朝命,归车骑将军张温所节制,张温召董卓不至,显违主帅,其跋扈情形,已经可见一斑。孙坚劝张温诛杀董卓,张温独不从,虽若谨守臣道,不敢专诛,但阃以外将军制之,汉文曾有明训,张温果能为国除奸,就使得罪被戮,较诸他日之受害于董卓,为益处多矣。哀哉张温临事寡断,卒酿成无穷之祸。傅燮困守孤城,可去不去,迹亦近拘;然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本人臣之大义,幼子泣请而不从,虏使进言而被斥,见危授命,大义凛然,虽身死且名节不朽矣!语云:“板荡识忠臣!”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济公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济公传奇》,方便以后阅读济公传奇第587章 孙坚献议,傅燮捐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济公传奇第587章 孙坚献议,傅燮捐躯并对济公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