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执拗他不过,只得静待。约莫过了八十多日,陈仓尚是守住,王国却解围退去;皇甫嵩听闻王国退去,便下令军中,从速追击。
董卓又入请道:“兵法有言穷寇勿追,今我兵追王国,便是与兵法相背了!试想困兽犹斗,况且王国尚势力盛,怎可穷追哩?”
皇甫嵩复反驳说道:“我前不速击,是避贼锐气;今欲往追,是乘贼势衰;国众已走,莫有斗志,不得以穷寇相比。君且为后拒,试看我前驱追贼,必能成功,不怕王国不死哩!”已操胜算。
皇甫嵩说罢,即麾军前进,使董卓为后应,果然连得胜仗,斩首万余级,王国竟然在逃窜途中而死;董卓自愧无功,遂与皇甫嵩产生了有嫌隙。
越 年,朝廷征董卓为少府,令将部曲归皇甫嵩管辖;董卓诡词乞留,迁延不赴。皇甫嵩兄长之子皇甫郦在军中,向皇甫嵩进言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若欲安危定倾,责在叔父,次为董卓。今叔父与董卓有怨,势不两容。董卓奉诏委兵,乃上书抗辩,已是逆命,又因京师浊乱,踌躇不进,更是怀奸;且董卓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叔父现为元帅,何妨声罪致讨,上显忠义,下除凶害,岂不是桓文盛业么?”
皇甫嵩叹息道:“专命有罪,专诛亦未尝无罪;为今日计,不如据实陈奏,请主上自行裁夺便了!”
皇甫嵩遂不从皇甫郦所言,但上了一篇弹劾奏文。汉灵帝颁诏责董卓,董卓怨恨皇甫嵩益深;皇甫嵩原不能讨责董卓,汉灵帝也不能制衡董卓,董卓坐是专恣,要从此斫丧汉室了!
张温可诛董卓而不诛,皇甫嵩可讨董卓而不讨,虽然说是两人胆怯,亦关汉朝气数。
惟王国逃窜被杀死,凉州略平;幽州由两张作乱,尚未平定。自称弥天将军的张纯,曾经做过中山守相,失去官位以后,因凉州叛乱,致书前车骑将军张温,愿督同乌桓突骑,往徇凉州,张温置诸不答。
到了中平四年(187年),张纯于是对同郡的张举劝说:“如今乌桓叛还,皆愿起兵作乱。凉州贼起兵,朝廷也不能平定;洛阳中又有人生出长着两个头的孩子,这是汉朝气数衰尽,天下将出现两位君主的迹象啊。你如果与我共率乌桓之众起兵,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
而张举亦曾经担任泰山太守,因为失去官职而心生怨恨,于是答应了张纯的阴谋,为不轨。于是,张纯、张举与丘力居等人联盟,成为诸郡乌桓的元帅;攻打蓟县,燔烧城郭,虏略百姓,杀护乌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部众到达了十多万,屯物资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并移书州郡,声称自己将取代汉朝,让天子退位,公卿来迎。
骑都尉公孙瓒,奉朝廷使命出征。公孙瓒本来是贵族子弟,但是因母亲出身低微,只能任书佐。公孙瓒长相英俊,声音洪亮,能言善辩,做事情讲究策略,机灵聪慧,每次向太守汇报工作时,都不一点点说,而是经常把多件事一起汇报,从没有忘误之事。太守侯氏非常赏识公孙瓒,并将女儿嫁给了他。公孙瓒得到岳父的帮助,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涿郡人的卢植,在缑氏山中学习经典。
他亦曾拜于刘宽门下作门生,与王邑、傅燮、魏杰(《后汉书》、《续汉书》等有载)等人为同门。
公孙瓒从此发迹,随军有年。
至是前往讨伐两张,引兵至蓟,适值张纯攻略蓟中,由公孙瓒一马当先,率军直上,奔入贼阵,贼皆披靡,公孙瓒追杀至数十里外,方才安营。公孙瓒立下战功,升迁为骑都尉。
张纯既然败走,复去诱同乌桓部酋邱力居等,再寇渔阳河间渤海,进入平原,公孙瓒更引兵前往击打,一直到石门山,大破贼虏,张纯等远走塞外,连妻子尽行弃去;张举亦立脚不住,随张纯同奔。
时值中平五年(188年)九月,公孙瓒却未肯回马,继续追击贼军出塞,向北方向深入,一直进兵行军到辽西管子城。由于太过深入,导致公孙瓒的军队反而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公孙瓒军粮食殆尽,于是杀战马吃,战马吃完后,又将弩、盾煮熟拿来充饥。公孙瓒军队力战不敌,于是只好与士卒们诀别,各自分散回家,幸亏当时已经到了冬天,天降雨雪,不少人在饥寒中死亡;而丘力居的军队也饱受饥困,于是远走柳城。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于公孙瓒。公孙瓒得朝廷升迁降虏校尉、中郎将,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进屯属国,统领兵马,守护边境。
可巧幽州牧刘虞,亦持节到任,与公孙瓒相见,公孙瓒再拟扫虏,刘虞独欲招降,探得张纯和张举两人,逃遁入鲜卑,因而派遣使者来到鲜卑中,晓谕利害,劝令送两张的首级。鲜卑酋步度根,檀石槐之孙。犹豫未决,张纯之客王政,却将张纯刺死,枭其首级送于刘虞,邱力居素来仰慕刘虞名望,亦遣使请降;公孙瓒独心怀忮忌,暗中使人邀截胡使,胡使探悉情由,绕道来到刘虞面前。刘虞乃上书请罢屯兵,但留公孙瓒率万人驻守右北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