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操;操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决策。
孙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
孙权遂命鲁肃引诸葛亮出帐,使其与诸葛瑾相见。诸葛瑾字子瑜,就是鲁肃所说的江东长史,本为诸葛亮兄长,避乱东吴,因即臣事孙氏。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不消絮述。
惟孙权既闻诸葛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孙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已露骄态。
孙权览毕后,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惶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用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余众亦多附和张昭所言,独鲁肃不发一语,嗣见孙权入内更衣,当即随入,孙权已知鲁肃之意,握手与语道:“卿意如何?”
鲁肃答说道:“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只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与他们商议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迎降曹操,但将军却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在迎接曹操,曹操一定会把我交给乡里父老去评议,以确定名位,也还会做一个下曹从事,能乘坐牛车,有吏卒跟随,与士大夫们结交,步步升官,也能当上州、郡的长官。可是将军迎接曹操,打算到哪里去安身呢?希望将军能早定大计,不要听那些人的意见。”
孙权更问何因,鲁肃又答道:“如肃等降操,名位未必遽失,就使失位,也得安然还乡;将军降操,将归何处?愿早定大计,毋惑众言。”
孙权叹息道:“子敬所言,正合我意;但欲敌操军,须用何人督师?”
鲁肃接口道:“莫如周瑜。”孙权从鲁肃建议,立即使人到鄱阳,召周瑜入内商议。
当时周瑜方在鄱阳湖督练水军,奉召即至。孙权与周瑜言和战情形,周瑜奋然道:“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模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真是快人快语。
孙权徐答道:“我并不欲迎操,只恐众寡不敌,故召卿一商。”
周瑜扬眉说道:“曹操今东来,实犯数忌,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供给未必足够;而且,驱使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是用兵的大患,而曹操都贸然行事。曹操犯此数忌,多兵何益?将军抓住曹操的时机,正在今天。我请求率领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证能为将军击破曹操,将军勿忧。”
慨当以慷。孙权听了周瑜所言,投袂起说道:“老贼久欲篡汉,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
周瑜又说道:“将军可决意否?”再逼一句。
孙权拔剑斫案,剁去一角,向众宣言道:“诸将吏如再言迎操,可视此案!”
张昭等在侧,并皆失色,周瑜乃辞去。当由鲁肃见周瑜,具述诸葛亮求援情事,周瑜即令鲁肃邀请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相见,寒暄已毕,谈及军事,诸葛亮笑语道:“一傅众咻,恐孙将军尚有疑虑,应该替他剖解,使知操军虚实,了然无疑,方可成事。”周瑜闻言称善。
待与诸葛亮别后,日已垂暮,吃过夜餐,周瑜乃复入见孙权道:“诸人劝将军迎操,无非因操虚张声势,说有八十万众,所以惊惶;其实操军断无此数,操所得北方兵士,不过十五六万,且久战成疲,至若荆州降兵,至多不过七八万,尚怀疑贰,试想以疲兵疑卒,沿江东来,人数虽多,实不足惧;瑜得精兵五万,便可制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