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张合毙命,孔明归天

作品:济公传奇|作者:王钟亭|分类:仙侠|更新:2025-09-02 18:25:45|字数:16214字

魏王曹叡素闻逊名,还恐他截击后路,既闻吴兵东返,也不愿进逼,回棹西行;诸将请径赴长安,合兵击蜀。

曹叡独说道:“吴既却兵,蜀自丧胆,司马大将军,自足制敌,无烦我亲往了。”

遂遄返许昌。嗣接司马懿军报,谓蜀兵出屯五丈原,未分胜负,现惟以守为战,彼若粮尽,自然退师等语。曹叡揣知司马懿意,饬令司马懿约束诸将,坚壁拒敌。原来司马懿与诸葛亮战过数次,败多胜少,此次闻诸葛亮进攻,当然打定主意,但守勿战。当诸葛亮出军渭南时,司马懿即引兵渡渭,背水立寨,且语诸将道:“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进,却是可忧;若西出五丈原,便可无虑了。”这也安定军心的巧言。

嗣闻诸葛亮果屯五丈原,乃使郭淮据住北山,为犄角计,及蜀兵到了北原,已由郭淮扼守,进击无效,因即退去。诸葛亮已命运粮军士,用着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尚恐日久告罄,特派兵屯田,散处渭滨;惟严申禁令,不准侵扰居民,兵民相安无事,诸葛亮亦欣慰,满望就地得粮,好与司马懿坚持到底,免得奔波往返,再致徒劳。一面使人迭下战书,催促司马懿出来迎战,无论斗将斗兵斗阵,任司马懿自择。

司马懿只是不出,经诸葛亮催逼不过,方才出斗阵法。

诸葛亮布成八卦阵,司马懿亦认识,及遣戴凌等攻打,按着兵书,嘱令前往。哪知戴凌等一入阵中,辨不出什么方向,没头乱撞,终被蜀兵个个擒住,诸葛亮命人把魏兵剥去衣甲,一律放回,叫他们转告司马懿,要司马懿亲自过来攻阵。

司马懿佯约明日,收兵还营,竟不复出。诸葛亮使人责骂司马懿背约,司马懿始终忍辱,置诸不答。及诸葛亮贻司马懿巾帼女服,司马懿假意笑说道:“孔明竟视我作妇女么?”好一番忍耐工夫。

说着,厚待来使,问及孔明寝食,及事情烦简,使人答道:“诸葛公夙兴夜寐,凡罚在二十以上,皆须亲览,日食不过数升。”

司马懿闻言大喜。及使人辞去,即顾语将佐道:“孔明食少事烦,不能长久了。”诸将以为遣我女服,受辱太甚,俱请一战泄忿,司马懿禁遏不住,故意表请出战。

魏主曹叡见了表文,询及卫尉辛毗,辛毗谓司马懿志在拒守,恐将佐违言,欲得诏旨压服,方免群议,魏王曹叡也以为然,统是司马知己。乃令毗持节传诏,只准守,不准战。事为蜀护军姜维所闻,入告诸葛亮道:“敌营内有辛毗到来,定是如懿所愿,不复出战了。”

诸葛亮叹息道:“懿本无战志,不过佯为请战,借此服众;古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果能制我,何必千里请战呢?”

嗣是司马懿竟不出,相持至三月有余,诸葛亮郁愤成疾,渐致不起。后主刘禅闻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视,并谘问大计,诸葛亮略与谈论,遣李福返报。李福已经辞去,数日复来,诸葛亮病愈加重,见了李福面,便与语道:“我知君来意,后事不暇细谈,可尽问蒋公琰。”

李福又说道:“公琰后谁可大任?”

诸葛亮答言费文祎。李福再问其次,亮却不答,汉祚已终,不消再说。

惟召入杨仪、姜维,密嘱后事,并及退军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营四望。时正黄昏,夜色沈沈,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赤有芒,流至西南,欲向军营中坠下,诸葛亮不禁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了一口鲜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不可支,扶令返寝,诸葛亮顾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恨不能与诸君讨贼了!”

遂口授遗表,令仪写讫。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五十有四,时为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详志月日,遗恨无穷。有诗叹道:

危厦徒凭一木支,明知艰险且驱驰;

臣心未已臣躬瘁,遗表流传两出师。

杨仪姜维,遵嘱办事。欲知如何措置,请看下回再叙。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诸葛亮执政时期,年青的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当时负责宫中事务的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

后主皇妃之数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皇宫规模建制等诸多问题,非董允所能决定。当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在蜀汉上层创造了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蜀国官员以诸葛亮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造就了整整一个廉政时代。

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汉章武元年四月丙午日(221年5月15日176),刘备在成都称帝。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这种情况下蜀汉政权作为客籍政权面对着来自益州旧势力的阻挠。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认为这不是苛法峻刑所留下的民怨,而蜀汉是建立在律令长期废弛,导致官民混乱君臣无道,紊乱了“纲纪”。他说“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是指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叙,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所以只有任法才能改变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变蜀土人士,专权自态,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的态势。与儒家“崇礼”治世的观点不同诸葛亮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的根源在乎“法”,因此,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济公传奇》,方便以后阅读济公传奇第618章 张合毙命,孔明归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济公传奇第618章 张合毙命,孔明归天并对济公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