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有外弟徐琨女新寡,貌美无双,为孙权所羡,复纳为妃。徐琨父名真,真妻为权姑母,琨女初嫁陆尚,尚卒,乃为权妃,事见史传。
谢氏恚恨成病,不久即殁。吴大帝孙权使徐氏抚养其子孙登,孙登得为太子,群臣请立徐氏为后。偏后宫中又有步氏袁氏,及王氏两位夫人,步氏亦有姿色,与徐氏可称伯仲,徐氏性善嫉妒,步氏心量宽宏,故孙权对待徐氏喜而不定,终至后位不定。
步氏无子,只生二女,长女名鲁班,小字大虎,之前配周瑜之子周循,后适嫁全琮;次女名鲁育,又字小虎,之前配于朱据,后嫁给刘纂。何孙氏多再醮妇。至徐氏病殁,步氏因未曾生男,亦不得为后。
宫中的袁氏即袁术之女,品性最良,也无子嗣,步氏又不幸疾终,孙权欲立袁氏为后,袁氏以无子固辞。两王夫人,只生孙和、孙霸二子,一生子休。后来孙权复得一犯女潘氏,娇小玲珑,使充妾媵,几度春风,生子名亮。赤乌四年,太子孙登卒,孙和依次立为太子;和弟孙霸受封鲁王,群臣谓母以子贵,应立和母王氏为后,孙权颇欲依议。
哪知全公主即鲁班。与和母有嫌,屡进谗谤,孙权竟信女言,常责孙和之母,孙和之母王夫人无从辩白,忧郁致死,孙和亦因此失宠。
孙和之弟孙霸为孙权所爱,与孙和同居东宫,礼秩如一,群臣多上书谏诤,孙权乃命分宫别僚,二子自是生嫌。孙霸阴谋夺嫡,交结朝臣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人,谗构乃兄,吴主孙权老眼昏花,渐为所惑,嫉恨孙和益甚。上大将军陆逊,已代顾雍为丞相,仍守武昌,闻得太子兄弟,不相和协,因上书切谏,略言:“太子正统,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然后上下得安。”
孙权置诸不理,陆逊奏书亦数次连上,仍然无有影响。太子太傅吾粲,请遣鲁王出镇夏口,并出戍杨竺等,不准留京,词尤激切,反触孙权之怒。
霸竺乘间谮告吾粲,粲愤无可诉,致书陆逊,自鸣不平,偏又被霸竺所闻,诬他交通外臣,蓄谋不轨,竟致下狱毙命。
孙权复遣使责陆逊,陆逊年已垂老,禁不住连番愤闷,也即病终。
陆逊之子陆抗为建武校尉,代领陆逊军众,送葬东还;孙权召陆抗入宫讯问。陆抗陈表其父苦衷,声泪俱下,孙权稍稍感悟,才知霸竺所言,不情不实,于是霸竺之宠亦衰。
后宫里面的潘夫人,尚在华年,独承恩宠,眼见孙和、孙霸二子,俱已失爱,乐得乘机献媚,为子谋储;且与全公主往来日密,并纳公主侄孙女全氏为子妇。
孙权可纳姑母孙女为妃,孙亮亦何妨娶阿姊之侄孙女为妻?于是彼此益亲,日在吴主孙权面前,谗毁孙和、孙霸,劝立幼子孙亮。
孙权内惑宠妃,外信爱女,遂欲废孙和而立孙亮,密语侍中孙峻道:“子弟不睦,恐将蹈袁氏覆辙;(指袁谭袁尚)。若使朕不为变计,后患且无穷了。”
孙峻为孙权叔父孙静的曾孙,有姊为全尚妻,尚女嫁孙亮,亲上加亲,当然袒护孙亮母子,赞成孙权建议。惟孙权虽有此言,尚因废储事大,难免众谤,复延宕了好几年。
东吴赤乌十二年间,右大司马全琮病殁,全公主又致守孀,年近四十,还是好淫,因孙峻壮年伟岸,即多方勾引,与他私通。乃母步氏以仁惠称,不意生此坏女。两下里暗地绸缪,密商长策,决拟将太子和捽去,改立孙亮,方好久图富贵,安享欢娱。未必。
孙峻入侍吴主时,遂肆意诬蔑太子,惹动吴主宿嫌,竟将太子孙和幽锢别室。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固谏不听,两人泥首自缚,连日伏阙,请赦太子,终不见许。
无难营军督陈正,五营军督陈象,吴置左右无难营,又置五营,各设军督。上书切谏,反致族诛。朱据与屈晃且被牵入殿,各杖百下,谪朱据为郡丞,斥屈晃归里;太子孙和被废为庶人,徙置故鄣。
鲁王孙霸亦被同时赐死。孙霸党杨竺全寄吴安孙奇等,一体受诛,遂立少子孙亮为太子,孙亮之母潘氏,居然被象服,着翬衣,进位皇后,统掌吴宫。
吴王孙权后改年号为太元,便是为了册立潘后,有此特举。
惟潘后得如所望,免不得恃宠生骄,比那前时的柔媚情形,迥不相同。
吴主孙权亦瞧透三分,始悟太子孙和无辜,转生怜惜。是年八月朔日,天空中忽起大风,江海汹涌,平地水深八尺,吴主孙权先祖陵墓所种松柏,尽被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插路旁,孙权因此受惊成疾,月余不能视事。到了仲冬,才觉少瘥,于是亲祀南郊,途次又冒风寒。
及还宫后,复至患肿,意欲召和入侍,全公主及侍中孙峻,中书令孙弘,力言不可,方才罢议。好容易挨过残年,孙权病不能起,命立故太子孙和为南阳王,使居长沙;王夫人子孙休为琅琊王,使居虎林;还有一子名奋,乃是后宫中仲姬所出,年比太子孙亮少长,授封齐王,使居武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