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濬又乘胜攻克荆门、夷道二城,擒住吴监军陆晏,再下乐乡,擒住东吴水军统领陆景,江东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望风投降。
晋朝安东将军王浑,出发横江,得以攻破寻阳,击走了吴将孔忠,俘得周兴等数人,收降吴厉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又有镇南大将军杜预,进军攻向江陵,秘密派遣牙将管定、周旨等,泛舟夜渡,袭击占据巴山,张旗举火,作为疑兵。
吴都督孙歆,望见大骇,不禁咋舌道:“北来诸军,怕不是飞渡长江么?”当下派兵出发抗拒,被管定和周旨等人预先埋伏,突然兵起交锋,杀得吴军大败奔还。
孙歆尚未得知,安坐帐中,直到敌军冲入,方惊起欲遁,不防前后左右,已是敌人环绕,就使力大如牛,也无从摆脱,被他活捉了去。
管定、周旨二将,向杜预报告军功,杜预即亲自抵达江陵,督兵攻城。
吴将伍延佯请出降,暗中却部署兵士,登陴抵御。杜预已先料着,趁他行列未整,即命部众缘梯登城。东吴守兵措手不及,城池即而被攻陷,伍延战死。
江陵既下,沅湘以南各州郡,望风归命,奉送印绶。杜预仗节称诏,一一抚慰,令各就原官,远近肃然。
平南将军胡奋,亦得攻克江安,会奉晋朝廷诏命令,令胡奋与王濬、王戎,联合攻打夏口武昌,杜预但当静镇零桂,零陵桂阳。怀辑衡阳,且待江汉肃清,直指吴都未迟。
杜预于是分兵益、浚,胡奋与王戎亦互助王濬军队,一战攻破夏口,再战平定武昌,更泛舟东下,所向无前。
可巧春雨水涨,谣诼纷纭,贾充首先倡议,表请罢兵,略谓:“百年逋寇,未可悉定,况春夏交际,江淮卑湿,一旦疫疠交作,反为敌乘,宜急召还各军,置作后图。且此次行军,虽似顺手,所损实多,虽腰斩张华,未足以谢天下!”等语。
贾充屡次阻兵,终究未知所操何见,想来无非就是妒功忌能耳。幸而晋武帝不为少动,把贾充表文留中不报。
杜预闻贾充议辍兵,急忙抗表固争,一面征集各军,会议进取,有人从旁梗议,大旨与贾充相似。
杜预奋然道:“昔乐毅战国时燕人。借济西一战,几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以后,迎刃而解,还要费什么大力呢?”杜预遂指授群帅,径进秣陵。
东吴遣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和诸葛靓等人,率众三万,渡江逆战,行次牛渚,沈莹和张悌说道:“上流诸军,素无戒备,晋水师顺流前来,势必至此,不如整兵待着,以逸制劳。今若渡江与战,不幸失败,大事去了。”
张悌慨然道:“吴国将亡,贤愚共知,及今渡江,尚可决一死战,不幸丧败,同死社稷,可无遗恨。若坐待敌至,士众尽散,除君臣迎降以外,还有甚么良策?名为江东大国,却无一人死难,岂不可耻?我已决计效死了。”
到此已无良策,如张悌为国而死,还算是江东好汉。言讫,遂麾众渡江。到了板桥,与晋朝廷的扬州刺史周浚军队相峙。张悌便即迎击,两下相交,晋军甚是骁悍,吴兵尽管退却。约阅一二小时,但见吴人弃甲抛戈,纷纷遁去。诸葛靓料难支持,劝张悌逃生,张悌洒泪道:“今日是我死日了。我忝居宰相,常恐不得死所,今以身死国,死也值得,尚复何言。”
诸葛靓垂涕自去。张悌尚执佩刀,左拦右阻,格杀晋军数名。既而晋军围裹过来,你一枪,我一槊,竟将张悌刺死了事。沈莹见张悌死节,也不顾性命,力战多时,至身受重创,倒地而亡。吴人视此军为孤注,一经覆没,当然心惊 胆落,风鹤皆兵。
晋将军王濬,听闻板桥得胜,便自武昌拥舟东下,直指建业,建业即是东吴之京都。扬州别驾何恽,得悉王濬东来,进白刺史周浚道:“公已战胜吴军,乐得进捣吴都,首建奇功,难道还要让人么?”
王濬使何恽走告王浑,王浑摇首道:“受诏但屯江北,不使轻进,且令龙骧受我节度,彼若前来,我叫他同时并进便了。”
王恽答道:“龙骧自巴蜀东下,所向皆克,功在垂成,尚肯来受节度么?况明公身为上将,见可即进,何必事事受诏呢?”
王浑终未肯信,遣王恽使者回去。
原来王濬初下建平,奉诏受杜预节制,至直趋建业,又奉诏归王浑所节制。王濬至西陵,杜预遗王濬之书道:“足下既摧吴西藩,便当进取秣陵,平累世逋寇,救江左生灵,自江入淮,肃清泗汴,然后泝河而上,振旅还都,才好算得一时盛举呢!”
王濬得书大悦,表呈杜预之书,随即顺流鼓棹,再达三山。吴游击将军张象,带领舟军万人,前来抵御,望见王濬军队甚盛,旌旗蔽空,舳舻盈江,不由的魂凄魄散,慌忙请降。
王濬收纳张象,即举帆直指建业。王浑飞书使人邀请王濬,召与议事,王濬答说道:“风利不得泊,只好改日受教罢。”来使自去报告王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