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无不落泪,宫人恸哭。同年,石虎把石弘及程太后、石宏、石恢囚禁在崇训宫,不久又杀了他们。石弘在位仅两年,死时二十二岁。
建武元年(335年)正月。石虎令太子石邃省 视、决断尚书奏事,只有祭祀郊庙、选任地方官员、征伐、刑杀方面的奏事才亲自审议。
石虎当皇帝之后,倾心奉事佛图澄,比石勒还要殷重。他特下诏书道:“和尚国之大宝,荣爵不加,高禄不受,荣禄匪及,何以旌德?从此已往,宜衣以绫锦,乘以雕辇。朝会之日,和尚升殿,常侍以下,悉助举舆。太子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众坐皆起,以彰其尊。”又敕令伪司空李农:“旦夕亲问,太子诸公五日一朝,表朕敬焉。”
是时,各郡镇将,俱奉表祝贺石虎。独西羌大都督姚弋仲,称疾不贺。
石虎疑他有异志,屡次派使者过去召传。姚弋仲方才来到朝堂,态度严肃的斥责石虎说道:“臣经常说大王是闻名于世的英雄,怎么握着手臂受托辅佐遗孤,反而夺人君位呢?”
石虎答道:“我哪里喜欢这样做!不过海阳王年少,恐怕不能治理家事,所以代替他罢了,卿亦太不谅我哩。”
姚弋仲听不入耳,奋然甩了甩衣袖走出朝堂。
石虎心中虽然怨怒不平,但是看姚弋仲为人诚恳实在,也不加罪于他。其实就是自感惭愧。
石虎任夔安为侍中、太尉、执掌尚书令,任郭殷为司空,韩曦为尚书左仆射,魏郡人申钟任侍中,郎闿为光禄大夫,王波任中书令。其余文武官员封爵拜官各有差等。
惟因谶文中云:“天子当从东北来。”
于是石虎特备法驾,东往信都,再向北方环巡一周,然后返回京都,这算是自己应谶的意思。全是痴想。
徐州从事朱纵,不服赵政,杀毙刺史郭祥,举城投降晋朝廷。石虎派遣将军王朗攻打朱纵,朱纵奔往淮南。
石虎率众兵南下,行近历阳,但欲张皇声威,恫吓晋朝廷,实无深入用兵的意思。
历阳太守袁耽,吓得心胆俱裂,飞快让使传书报达到建康,混称石虎入寇。
江南已有好几年不闻兵革,骤得此信,都是错愕失措,相顾彷徨,再加上太尉荆州牧陶侃,已经病亡,朝廷失去一座长城,更觉得守边乏材,不寒而栗。
叙到此处,又不得不将陶侃死之情形,略为表明。陶侃自克复襄阳后。
晋朝廷因功加赏,拜陶侃为大司马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陶侃上表固辞,不肯受赏。
相传,陶侃年少时在钓矶山(今江西南昌西)钓鱼(一说在雷泽打鱼),捞上来一只织布梭,带回家去挂在墙上。不久雷雨,织梭变化为赤龙飞上天去。这就是“龙梭”这一典故的由来。
陶侃视为祥征,有志自负。寻复在夜间得了一梦,乃是身生八翼,奋飞上天,得登天门八重,但进入第九重时被守门者用杖击落,左翼折断,痛极而寤。次日陶侃的左腋尚痛,数宿乃愈。
陶侃又曾经有一次到厕所的时候,看见一身朱衣介帻的人,敛版前谒对他道:“君有长者风,故特来报,君将来当得公封,位至八州都督。”言毕,此人顿时消失不见。
有个相士名叫师圭,握着陶侃之手,看了看,随即指示道:“君左手中指有直纹,理当封公。若向上贯彻,便贵不可言了。”
陶侃听闻师圭言,就用针戳中指上纹,欲使纹路上达。忽然有指血漂入壁上,流为公字,再用纸揩指中恶血,也现出一个公字,愈拭愈明。及都督八州,受封长沙公,自思前事俱验,不敢再有他望,且每念及折翼梦兆,更恐盈满致祸,屡与僚佐言及,将上书乞休。
僚佐再三苦留,方才中止。至晋成帝咸和七年,陶侃已七十六岁,一病垂危,即上表辞职,略云:
臣少长孤寒,始愿有限,过蒙圣朝历世殊恩,陛下睿鉴,宠灵弥泰,有始必终,自古而然。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启手启足,当复何恨,但以陛下春秋尚富,余寇不诛,山陵未反,所以愤忾兼怀,不能已已。臣虽不知命,年时已迈,国恩殊特,赐封长沙,陨越之日,当归骨故土。臣父母旧葬,尚在寻阳,拟以来秋奉迎窀穸,待葬事讫,乃告老下藩。不图所患,遂尔绵笃,伏枕感结,情不自胜。臣间者犹谓犬马之齿,尚可小延,欲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虎,是以遣毋丘奥于巴东,授桓宣于襄阳,良图未叙,于此长乖。此方之任,内外之要,愿陛下速选臣代,使必得良才,奉宣王猷。遵成臣志,则臣死之日,犹生之年。陛下虽圣姿天纵,英奇日新,方事之殷,当赖群俊。司徒导鉴识经远,光辅三世,司空鉴简素贞正,内外惟允,平西将军亮雅量详明,器用周时,即陛下之周召也。献替畴咨,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赖。谨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太尉章,荆江州刺史印传恤戟,仰恋天恩,悲酸感结。以后事付右司马王愆期,加督护统领文武职衔,俾臣得归死首邱,虽在泉壤,亦拜赐无穷矣。谨待死上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