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的角落,有一群老人在练习太极拳。他们动作舒缓,一招一式充满了韵味。她被他们的专注所吸引,走上前去观看。
“姑娘,想学吗?如果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一位老人看到她对此感兴趣,于是热情地邀请她一起练习。
她笑着摇摇头,拒绝了。她觉得自己还没到那个年纪,在旁边看看就行了,没有必要加入其中。
有一天休息,她来到县文化馆,想看看这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这座略显古朴的建筑,在县城的一角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踏入馆内,她立刻被热闹而充满活力的氛围所吸引。
大厅里,有人在练习书法,笔墨在宣纸上挥洒自如;有人在排练舞蹈,身姿轻盈优美;还有人在调试乐器,音符在空气中跳跃。
一阵歌声优美的歌声传来,她好奇地四处张望,看到一群人围在一个角落,中间一位女士正深情地歌唱。那婉转的歌声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她,她不由自主地走过去,静静地聆听。
一曲唱罢,她不禁鼓起掌来,心中想唱歌的兴趣也被瞬间点燃。
这时,文化馆的馆长祁馆长走了过来,见到她后,热情的和她打招呼。
“姑娘,你想学唱歌吗?”祁馆长微笑着问道。
李梦然有些羞涩地点点头,“是的,祁馆长,我一直喜欢唱歌,但是没有专业学过。”
祁馆长打量了一下李梦然,笑着说道:“我上次看见你,就感觉你挺有唱歌天赋的,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我学习。”
李梦然惊喜万分,连忙点头答应。就这样,她拜祁馆长为师,开启了自己的专业歌唱学习之旅。
正式开始学习后,李梦然才知道,虽然自己有一定的基础,但唱歌并非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想达到专业水平。
祁馆长首先从最基础的乐理知识教起,音符、节拍、音阶……这些对于李梦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她在老家和张玉梅老师学习过一些,但只能算最初级阶段,而且,十多年过去了,她再也没有接触过,几乎忘得差不多了。
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尽管乐理知识有些枯燥,但她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学得格外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总是虚心向祁馆长请教,反复琢磨,直到完全理解。
接着,祁馆长又从最基础的发声方法教起,他让李梦然感受气息的流动,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
“唱歌时,气息是关键,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要平稳而有力。”祁馆长耐心地讲解着,李梦然则认真地模仿和练习。
然而,一开始李梦然总是掌握不好气息的运用,不是气息太浅,声音显得单薄,就是气息过猛,导致声音走调。但她并没有气馁,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认真练习。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她就开始进行气息训练;晚上,在柔和的灯光下,她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发声姿势。
除了气息,发声位置也是一个难点。祁馆长告诉李梦然,要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让声音更加明亮和饱满。
为了帮助李梦然体会,祁馆长让她把手放在眉心,感受发声时的震动。李梦然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调整,终于在无数次的练习后,渐渐找到了那种奇妙的感觉。
咬字和吐字的训练同样重要,祁馆长反复强调,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能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他让反复练习绕口令,以增强口腔肌肉的控制能力。
一开始练习时,李梦然总是说的磕磕巴巴,经过刻苦努力,到后来总算能够快速清晰地说出复杂的绕口令了。
在演唱歌曲时,她的咬字吐字有了明显的进步,歌词清晰地传入听众耳中,让歌曲的表现力大大提升。
随着学习的深入,祁馆长开始教授李梦然一些更高难度的演唱技巧。比如颤音的运用,它能为歌声增添情感的起伏和细腻度。
祁馆长先示范了正确的颤音发声方法,通过横膈膜的有规律颤动来带动声音的波动。李梦然尝试着模仿,可发出的颤音总是生硬不自然。
为了掌握这一技巧,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仔细观察自己发声时的状态,感受横膈膜的运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她终于能自如地运用颤音,为她的歌声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高音的突破也是李梦然面临的一大挑战。祁馆长教导她要打开喉咙,运用头腔共鸣来唱出明亮而稳定的高音。
她每天都会进行专门的高音练习,从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渐向更高的音域挑战。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她的嗓子常常因为过度练习而疼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终于,在一次练习中,她成功地唱出了以前从未达到过的高音,那一瞬间,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随后,祁馆长这才开始教李梦然一些经典的歌曲。每一首歌曲,李梦然都用心去理解,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她反复聆听原唱,学习歌手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