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泰西各国代表在伦泰士城停留尽可能多的时间。”
“只要大明一句话,我们便可将泰西各国的代表留在伦泰士城。”
“并马上把他们押解到大明接受处置!”
“瑟洛先生。”
“不得不说——你们带来的这个条件的确很有诚意。”
李邦华捋了捋胡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如果真的可以以此为投名状的话。”
“老夫倒是可以将你们的诚意向陛下禀明。”
“不过............”
说着,李邦华话锋一转:“你们千里迢迢跑这一趟,对于我大明朝廷接纳投诚的前提和底线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李阁老,来之前我们护国公就已经吩咐过了。”
“只要大明皇帝陛下可以给英吉利一条生路。”
“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
“只要是大明皇帝陛下提出的要求,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
“如果你们是抱着这个觉悟而来的话,那这件事情应该问题不大。”
“你们的诚意老夫都看到了,确实很足...........”
李邦华笑了笑:“不过,有些话老夫还是要提前说清楚。”
“如果你们能够接受的话,老夫再帮你们去御前禀告也不迟。”
“要是接受不了,那老夫也就根本没必要拿这事去叨扰陛下了..................”
“请李阁老明示!”
约翰·瑟洛随即恭恭敬敬地静等着李邦华的下文。
“其实也没什么,还是老生常谈的原则性问题。”
李邦华抿了抿茶水,缓声言道:“你们应该清楚............”
“我们大明现在早就已经撤销了藩属国制度。”
“弗朗西也是一个例子。”
“虽然我们在卢泰西亚接纳了弗朗西人的投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弗朗西以一个独立体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附属国也不行..............”
“投降归投降。”
“但这并不会改变大明新军在泰西战场执行的策略方针。”
“早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
“陛下就有言在先——此次大军征伐,对于泰西诸国而言。”
“我们要的不是征服、打服。”
“而是伐灭其国,永纳其土。”
“一句话——大明新军出征泰西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整个泰西纳入我大明的疆土!”
“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这个问题,你们应该也是很清楚的吧?”
李邦华笑了笑:“只要你们可以拿出足够的诚意,并且是真心投诚。”
“待老夫将此事向陛下禀明帮你们说说好话,这事应该也就成了。”
“可你们必须要知道——投降之后,英吉利同样难逃被除国的结局。”
“但是,我们可以保证主动投降后的英吉利不会像某些泰西国家那样被以野蛮的方式荡平。”
“老夫不得不说一句——你们护国公很明智也很有远见。”
“所有的英吉利人都应该好好感谢你们护国公所做出的决定。”
“因为,正是他的这个决定成功为英吉利避免了一次生灵涂炭的巨大灾难!”
李邦华毫不避讳地继续言道:“毕竟,你们也知道大明新军打起仗来是个什么状态。”
“特别是白大帅的行事作风,也就不用老夫多言了吧?”
“懂的都懂...........”
“所以我说——所有的英吉利人都要感谢你们的护国公。”
“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你们都能够接受吧?”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
“我现在就进宫面圣,为你们争取一条生路!”
“多谢李阁老!”
约翰·瑟洛闻言,随即再次表了态:“李阁老,您说的这些我们来之前就已经想到了。”
“我们也根本没有妄想着去保留英吉利的国号。”
“能够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也是英吉利求之不得的荣耀..............”
“我们相信——在大明皇帝陛下的英明治理下。”
“英吉利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阁老,我们护国公只是希望............”
“在接纳英吉利投诚的时候,能不能有劳李阁老为我们护国公争取一些适当的个人优待。”
“当然了,这只是我们的一点小私心。”
约翰·瑟洛急忙补充道:“如果李阁老觉得此种谋私的行为不恰当的话,就当我们没说.............”
“只求李阁老可以尽快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多多为英吉利美言几句,快些促成投诚事宜!”
“你们护国公的这个要求不算过分。”
“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邦华对约翰·瑟洛提出的这个要求倒是没有为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