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阮将广播的声音关得小些,道:“那我们小点儿声。”他笑着,看了看旁边儿放着的相机,道:“外婆,待会儿我替你和小时多拍点儿相片好不好?”
老太太整理了一下银白的鬓角,笑眯眯的说好。微微的顿了一下,道:“小时是很少拍照的,拍些也好,要是我不在了,她也留些念想。”
她的语气里带着忧愁的,说着回头看了孟时一眼。余江阮听得有些难受,笑着道:“您身体还好着呢,肯定能长命百岁。”
老太太笑着,不说话了。余江阮一时也找不到说的,老太太心事重重的,伶牙俐齿的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哄她开心。
孟时醒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常宁寺,这边是郊外,比城里安静很多。太阳在柏油马路上洒上一层金色的光辉,两旁的绿化做得很好,种着不知名的花儿。
她伸了个懒腰,就听余江阮道:“还有一会儿就到了,睡醒了?”
孟时嗯了一声,摇下车窗。带着阳光气息的风吹在脸上,暖乎乎的。越是靠近常宁市,柏油马路变成了水泥小道,两旁种着挺直的松柏。绿荫荫的。风中隐隐的带着花香,两旁有徒步的游客,三三俩俩的往山上走。
车子再往前开了一截就到了山脚下,余江阮停了车,道:“车子只能停在这里,我们慢慢爬上去。”
孟时应了声好,麻溜的下车,上前拉开车门将老太太扶了下来。问道:“外婆,头晕嘛?”
老太太说没有的,祖孙俩说话的时候,余江阮已经将后备箱里的东西都拧了出来放在路边。让孟时和老太太等着,将车开进了旁边的停车场。来赏樱花的游客挺多的,停车场里已经停了不少车。
孟时和老太太没站多大会儿余江阮就回来了,他将包背上,然后笑着道:“走吧,走不远就有歇脚的亭子的。”
老太太的腿脚不灵便了,感叹着已经许久没过来了。她以前每隔那么一段时间都会过来上香拜佛的,这边的车路不是很方便,要转几次车。孟时忙,渐渐的她就不提要过来了。
爬到半山腰,隐隐的可见粉色的樱花。余江阮的体力不错,一路拿着相机拍着这儿哪儿的。替孟时和老太来也拍了不少的相片。孟时很少拍照,很不自在的,多数时间只在镜头留下一侧影。
亭子里的行人并不多,虽然走得慢,老太太已是气喘吁吁的。孟时搀着老太太在亭子里坐了下来,然后将准备好的酸梅汤用一次性的杯子倒了出来。
余江阮往包里看了一眼,笑着道:“准备倒是挺齐全的。”
孟时先是给老太太倒了一杯,然后才倒了一杯递给余江阮。余江阮接过,说了声谢谢。目光落到孟时露出来的半截雪白如凝脂般的小臂上,他的喉咙有些渴,转开了视线。
孟时压根就没发觉他的心思儿,慢慢的啜着酸梅汤,边和老太太说着话,边欣赏着风景。常宁寺居山上,视野开阔,在大山间心也变得开阔很多。孟时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歇了一会儿,三人继续往上走。孟时的酸梅汤熬得很正宗的,余江阮回味无穷。一路上走走停停,到了山上孟时找了一个小沙弥,要一间厢房给老太太休息。
老太太脸上的笑容虽然一直没落下过,可爬那么远的路,还是很累的。很快小沙弥就领了个和尚过来,看见老太太,他的脸上露出笑容来,道:“阿弥陀佛,好久没见您了。”
老太太那么久没过来,他竟然也是记得的。老太太点点头,笑眯眯的道:“腿脚不便,就很少过来了。主持大师可好?”
“师父的身体健朗,也曾念起老太太。他现在在讲经,知道老太太您来了肯定会很高兴的。”
老太太点点头,几人边说着话边往厢房走。和尚给老太太安排的是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清幽整洁。寒暄了一番后他让老太太好好休息,然后就走了。
老太太在简单的床上坐下,孟时给她倒了茶,她喝了小半杯后就道:“我休息会儿,不用陪着我,你和小余出去走走。”
孟时说好的,等着老太太睡下后,才关上门出去。余江阮正在院子里拍着小竹林里唱歌的鸟儿。鸟儿一点儿也不怕生,见着人也不知道飞走。
孟时才下了台阶,余江阮的镜头就移了过来,做了个手势,微微笑着道:“别动啊,就这一张。”
孟时还来不及反应过来,他就已摁下了快门。他看了看,感觉挺满意的,笑着道:“老太太歇下了吗?”
孟时还有些不自在,嗯了一声。余江阮四处看了看,道:“我还是第一次来,带我逛逛?”
老太太在这里都挺熟的,孟时自然不会陌生。孟时其实挺感激他的,愿意花时间哄着老太太出来,就点点头。
怕老太太醒来,孟时没敢走远,就在附近转着。寺庙种的当然不止樱桃树,还有桃树梨树,只是都没有樱花那么开得早。
余江阮没再拍照,相机吊在脖子上,一公子哥样。孟时很耐心的将知道的关于寺庙的典故说了,走到放生池旁,余江阮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