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碰了一鼻子灰回来,说是连宋晟的面都没见着,大呼人走茶凉。
但也不是毫无成果,中间人带了话,蓝家商队可以走西域,条件是蓝氏纺织的一成暗股。
还有宋晟要送一房远房亲戚到塞区,让蓝玉代为关照。
“屁的远房亲戚,是他的一个小妾和儿子,想留个根苗罢咧!”
蓝玉到刘学勤跟前诉说完经过,涎着脸要刘学勤给他报销那一成暗股,自然是没讨着好。
“河州军大那头请你讲大明军制和骑兵攻防两门课,听说你一共也没去过几次,到底有没有正经啊你?”
“嘿嘿,彼一时,此一时,现在你把武器搞的花样百出,老夫以往的经验过时了,不讲也罢。”
蓝玉是那种常有理的,这些年跟商人混得多了,脸皮也厚,刘学勤也拿他没辙。想了想,问道:
“要是将来打云南,你那女婿靠不靠谱?”
“哈,你还想要云南,狐狸尾巴终于藏不住了吧?”
蓝玉虽在军部参赞,但真不知道刘学勤心目中的版图。你感觉该打的时候他偏偏不打,你觉得他对领土没啥追求,他又冷不丁来那么一下子。
“我算是看出来了,甭管建文还是朱老四当家,削藩是肯定的。做个没兵的王爷,我看还不如当富家翁快活。”
蓝玉自嘲笑笑,他对朱棣一直没好感,现在闹起靖难,他也看不清楚。
要不人家宋晟也几头下注呢。
“那等他献上云南,我给他个公爵。”
“啊这……不好吧?”
蓝玉气势弱了几分,说服自己女婿不干亲王,干公爵?亏你老仙想的出来。
可塞区的情况是,刘学勤压根没打算做皇帝,最多将来上个国王的尊号,如此一来,自然不可能保留老朱家的王爷。
这一点,蓝玉还是能想到的,咬牙答应道:
“真到那时候,我试试吧。不过我那女婿是个有主意的,未必肯听我的。哦,还有,西平侯怎么办?”
西平侯就是沐家沐春了,他家才是云南的真正掌控者。
“要是燕王上台,他家落不了好,愿意归顺的话,一样给个公爵便是。”
刘学勤知道西平候一脉是建文的铁杆拥护者,主要是懿文太子朱标留下的人脉。如果不动刀兵或少动刀兵拿下云南,那自然是好的。
看来这老东西还有些用嘛。
“要是能劝说云南降服,我准你带兵征安南或缅甸。”
“你还要安南和缅甸?”
这下蓝玉真被震惊到了,不过很快也想明白了,这家伙是要出海的。
实际上原本的历史上朱棣也把安南(越南)纳入了大明版图,并且在缅甸设了宣慰司,只不过对缅甸只控制了少部分地区而已。
刘学勤则是要整个缅甸的,那样印度洋就可来去自如了,去印度做生意也方便的很。
当然安南也很重要,一方面那里是产粮区,另一方面濒临南海和北部湾,往太平洋航行肯定从安南出海更加方便。
“这些事别出去乱说,你要走漏风声可别怪我不客气。”
刘学勤还没忘警告他,蓝玉眨眨眼,笑道:
“放心,老夫自然省得。”
对外扩张时机未到,但也需要未雨绸缪。
恰好刘用老爷子死在吏部部长的任上,刘学勤便顺势对官员进行了一番调整。
段嗣宗从秦州知府调任吏部部长,并且继杨寓之后,成为内阁次辅。
李星麓从塞音银行行长直接调去陇西做了知府。
原会宁知县刘缙,在社稷峰学了两年,又去临洮师大当了一任副校长,这次被提拔到塞音银行做了行长。
陈宠被调往四川保宁府做知府,看似贬谪,实为历练,毕竟他才刚四十岁,属于年富力强又有资历的高级干部,将来再做一任部长,入阁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会宁知县麻德茂升了半格,去青海任知府,这仕途之顺也是没谁了。
陇西工商局长高无极升任会宁知县;青海知府李南哥被调到临洮任知府;教育部长冯理则被外放到秦州任知府。
还有若干知县及各部属官作出调整,不再一一赘述。
这次调整也令刘学勤等几位阁老认识到,目前塞区的官员结构问题很大。
现有官员来源主要是原大明官吏、士绅、土司及军官集团,以及刘学勤为首的塞音教骨干等。
首先很多官员不是很胜任现在的职位,但由于官员缺口较大,就一直凑合着过;二来官员任期过长,以及出现腐败及拉帮结派等不良苗头。
“是到了作出改变的时候了!”
内阁要组织公务员考试,公开录取各级公务人员。
这种考试将形成定例,以后每年都会举行。
消息刊登在塞音时报的头版头条,很快就引起了轰动。
因为这次招募公务员,大明童生以上的生员也可报名参加。
报纸上详细介绍了招募岗位及名额,银行经理、股票交易员、农业局管办、卫生局疾控专员、工商局副局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