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教会必须要对朝廷形成辐射,否则旧势力一旦复辟,那就意味着大踏步的后退,于国于民,不啻于一场灾难。
至于究竟该往朝廷安插多少人手,大家都觉得段妙姐提出的两千人的想法太离谱了。
塞音道场的弟子是从全国尖子生里选拔出的尖子生,其选拔方式本来就重理轻文,这批人的天赋就决定了,塞音弟子是未来科技的引领者。
但也要考虑另外两种情况:兴趣转移和全科优秀。
由于弟子进入道场时年纪偏小,在养成阶段其兴趣是有一定可能从理科向文科转移的。古文【伤仲永】中提到的那个小孩,其天赋未必真的就消失了,你很难想象一个聪明孩子突然就变傻了。
很可能是他的兴趣发生了转移,而家庭和社会并没有能给他提供相应的知识,导致其天赋白白浪费掉了。
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少见了,属于文理双修的那种,这种人肯定是有的。大明那些个进士,很多人学塞学的话,也是能取得相当成就的,只是人才选拔机制不同罢了。
最后牛来提出了个三三制,即县首这样的一线一把手,要有三分之一的塞音弟子;在朝中为官的弟子总数,不少于三百人。
以此为基础,如今塞国辖区除北美殖民地外,有近四百县,就需要道场培养出一百多位知县来!
缺口极其巨大,像胡鲜云这样从知县转企业的,这次又被调回地方任职。当然,周铁的诺言也得到兑现,他被提拔到知府的位置。
相比全有志那样的官场幸运星,他用了不到七年时间,从知县干到知府,进步有些慢了。但和大明的官员相比,简直是坐了火箭。
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塞音老仙闹大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