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寡人有疾,寡人好穷

作品:塞音老仙闹大明|作者:蚂蚁爱大树|分类:历史|更新:2025-07-20 21:23:29|字数:4720字

李寓西给的油锯报价,直接把宁王给干沉默了。

他心中吐槽:“寡人还是太穷了啊!”

好半晌,他才吩咐道:“还是多买些钢锯吧,另外——”

宁王想起什么似的又说道:“让李俊派人多抓些野人吧。”

“是,可是……”

李寓西欲言又止,长离的卷毛野人不服管,你前脚敢把斧子、锯子给他们,后脚他就敢砍你脑壳。

所以现有的奴隶主要是让干些搬运木材之类的重体力活儿,还要戴着镣铐。

此时宁王已经转身回屋了,传令太监也跑着去找李俊了。

李俊是宁王的南昌护卫指挥使,也是如今的禁军统领。他儿子娶了宁王的新城郡主,所以也是宁王的亲家。

朱权的护卫比其他藩王多很多,还有4000余人。

可想当年他在大宁时,可是有精锐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辆啊!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

宁王穷吗?那看要跟谁比。

他十四岁就被封为宁王,次年前往番地镇守。在洪武朝时,宁王的岁俸是500石米。

你可能觉得这也太少了吧?朱元璋最初给亲王定的俸禄可是石米,后来可能自己也觉得定的有些高,不好意思改成了石。

所以朱元璋没道理亏待自己的宝贝儿子,能给宁王那么多的兵,足以看出朱权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分量。

当时宁王收入的大头来自于土地,宁王府下辖的土地特别多,这些土地收入才是大头。

靖难之役后,宁王从大宁改封到南昌,势力缩水了很多,但俸禄调整到了石,另外也是有王府田产的。

到出海之时,宁王已经做了30年的王爷,变卖完家产后,总共归拢了几十万两银子。

当然了,这些活钱跟一万户口,4000护卫相比,又不算什么了。

宁王是看到塞音时报的公告牌的,当时他还觉得塞国人在胡吹大气,因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泥腿子,怎么都有几百万家产了?

那可比他这个皇室帝胄还有钱!

直到这回到了用钱的时候,杨壁把从塞国调回来的60多万塞音钞拿给他时,他才是真的信了。

因为当初他可只给了杨壁两银子,让他去塞国股市试水。

以杨壁的身份,自然不可能去塞国,但他在那边总还是有不少亲戚朋友的,找些白手套有什么难的?

也就六七年的光景,宁王的投资赚了七八倍还多。其实这还不算,李寓西的船队和贸易行的生意,本金也是从这里面出的。

可见杨壁的确是有本事的,只可惜在大明和塞国都不见用,为之奈何?

宁王的百十万两银子,外加一支船队,约5万领民(包括士兵),基本就是全部家当了。

这副身家在大明绝对够有牌面了,可用于国用时,就忽然捉襟见肘了。

首先就是领民的吃饭问题,搞生产队虽然不给大伙儿发钱(用工分代替),但管饭也不是一笔小的开支啊。

另外4000禁军是需要发饷银的,杨壁也用工分代替了部分,说是将来用工分折算军功职田。

还要买一些必要的机器设备,因为大宁国现在已经着手建设工厂了。

有造船厂、造纸厂、煤炭厂、铁厂和盐场等,还要购置耕牛、种子,牛羊猪鸡等畜禽种苗等,钱是哗哗往外流。

朱权是个有些清高的性子,不是太爱管钱。这一点从他自称“大明奇士”,爱好古琴、戏曲之类就可以看出来。

但就这么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王爷,现在也被逼得整日跟鸡毛蒜皮计较,你说恼火不恼火?

算起来出海至今已经六个多月了,除了有几间大号的砖瓦房,说好的宫殿楼台都还没影儿呢。

银子倒是花出去了五六十万,好几次宁王和世子要减生产队的伙食,都被杨壁生生拦下来了。

开什么玩笑,现在大家干的是重体力活,再缩减伙食,说不定要呕血,要死人的。

杨壁出身底层,对领民还抱有一定的同情心。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是大宁国的基本盘,要是一开始官府和领民就搞的离心离德,那么他设计的那套建国理念可就泡汤了啊。

好在宁王如今的确离不开杨壁这种能干活的,他本身也不是那种昏庸之辈,不但接受了杨壁的建议,还加封其为太傅。

但情况也没有糟糕到不能运转的地步,李寓西和梁宽那头的贸易以及启动,靠着贩卖木材和奴隶,这段时间也有20多万两的进项。

而这段时间也开始有外界人士来长离岛访问了。

一是西洋一些国家的商队和使臣,听说南洋发现了新大陆,有塞国和大明藩王前来,也闻风过来建立联系,顺便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二是塞国来的记者,这些人开始主要是报道西洋垦殖在南澳殖民的事迹,后来听说大明宁王就在跟前的长离岛建国,记者怎么能错过这种新闻热点呢,就纷纷跑来采访。

朱权刚开始还很热心,接待多了也就不胜其烦,一律安排世子或者大臣们接待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塞音老仙闹大明》,方便以后阅读塞音老仙闹大明第297章 寡人有疾,寡人好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塞音老仙闹大明第297章 寡人有疾,寡人好穷并对塞音老仙闹大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