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之才对于诸葛亮来说显然不太适用。
《孙子兵法》中言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
关羽可以被称为大将之才,凭着自己的本事就能打的曹操想要迁都避其锋芒。
但诸葛亮却可以被称为正奇结合的大将。
他有着张良的奇谋妙计,有着萧何的内政才能,有着韩信用兵的神鬼莫测。
可不要说诸葛亮不敢冒险。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夏侯楙虽然不算什么,但当时的箕谷可是有曹真在的。
他可是曹魏的大将之才,长安又是坚城,夏侯楙即使再蠢也不会弃城而走的吧!
而在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屡次冒险,屡出奇谋,甚至以自己作为诱饵,才能引得司马懿出战。
打的司马都督哭爹喊娘,闭门不出。
若不是李严因为粮草运送困难诈称东吴有可能偷袭,说不定真的能占据截断关中,占据凉州,改变蜀汉和曹魏的格局。
饶是如此,在退兵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在木门设伏,从容射杀张合,回返成都。
所以在“正”没有什么用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善用奇兵的。
这在他重生之前就已经是正奇相合的无双之才了。
当然,这个人也不是没有缺点,就是看人的眼光差了一点。
所以才有着街亭之失。
但这都是诸葛亮的问题吗?
当初猇亭一败,蜀汉的人才几乎被消耗一空。
诸葛亮接手的蜀汉正是一个残破不堪的蜀汉,是个人才奇缺的蜀汉。
面对平时能够侃侃而谈,在军事上能给诸葛亮以许多启发的马谡,他不用马谡又能用谁呢?
魏延要统帅大军,担任“督前部”,统帅主力大军进攻凉州。
赵云和邓芝在箕谷作为疑兵拖住曹真的大军。
麾下几乎已经无人可用。
不要说什么用王平或者高翔作为主将镇守街亭之类的话。
首先,马谡有才,这是得到诸葛亮认可的。
其次,诸葛亮是将马谡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在他出兵之前又是千叮咛万嘱咐。
只要能按照自己的安排来戍守街亭,肯定是万无一失。
马谡只要凭借这场功劳就能在蜀汉阵营中平步青云,逐步强化自己的才能和领军能力。
然后就能慢慢地接替诸葛亮,成为新一代的蜀汉大将。
但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马谡自己作死,明明可以抄作业的,却抄的一塌糊涂。
不仅如此,马谡竟然还抛下士卒自己先逃跑了,也只能说他志大才疏,死得不冤。
而重生之后的诸葛亮更是弥补了眼光不好的这个缺陷。
之前也是怜悯马谡,给过他机会了,他还是没有抓住。
再一再二不再三,诸葛亮这次果断弃用马谡,再也没有给马谡领军的机会。
只让他在学宫和武苑做个讲师,便连军部参谋都不可能再让他染指。
诸葛亮的决心可见一斑。
而现在,面对曹操,面对南阳,一招步步为营的阳谋就能慢慢把曹操逼死。
何必再费尽心力耍些什么奇兵呢?
诸葛亮现在甚至能感受当年司马都督的得意了。
只是老老实实待在军营之中,就能静待敌人粮草耗尽,军心尽失,狼狈退兵,甚至是大败而归。
当年的司马老儿简直不要太爽。
而“奇”诸葛亮也不是一点没用。
他不是让张飞、关平等人骚扰曹操后方了?
不也让细作在南阳城内散布谣言了。
只不过现在优势比较大,不用将所有的手段都放在奇兵之上罢了。
而诸葛亮也坐在几案之旁看着几案上的地图沉思。
国战的后果他也不是没有想过。
不过程昱分析错误的一点是,南阳对于曹操,对于许都固然很重要。
但是相对于刘备和荆州来说,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即使以后发生了国战,那关羽和诸葛亮等人也是想退就退,只要将后面的战线稳固下来就行。
但是曹操却不行,因为失去了南阳,就可以威逼许都,就可以夹击长安和洛阳的曹军。
不管诸葛亮和刘备选择哪一种进军方式,都是曹操所承受不了的结果。
而这种结果却是曹操只能选择迁都,而且是狼狈而逃,不能像现在这样主动退却了。
这样的结果曹操真的能承受的起吗?
或许吧。
毕竟现在的刘备集团可是几乎榨干了区域内世家的所有力量。
但是曹操却是选择和世家平分天下,那些世家的实力几乎没有任何损伤。
只要曹操选择迁就,选择分权,那那些世家瞬间所爆发出来的实力是不能想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