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大皇子弹劾赵轩

作品: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作者:坐在车里喝酒|分类:历史|更新:2025-02-21 09:16:20|字数:6982字

这时,一位年迈的礼部尚书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他咳嗽了两声,缓缓说道:“陛下,老臣以为,林大人虽有道理,但大皇子所言也不可忽视。我大齐一直以礼仪之邦自居,若因此次战争,让其他国家认为我们是一个崇尚武力、不讲仁义的国家,那日后在外交上恐怕会陷入困境。老臣建议,陛下可先召回赵轩,对其进行训诫,然后再论功行赏,如此既能彰显陛下的仁慈,又能安抚各方。”

林如海听后,连忙反驳:“尚书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召回赵轩,无疑是向倭奴和周边国家示弱,让他们以为我大齐内部意见不一,有机可乘。赵轩此刻正在前线稳定局势,若贸然召回,恐怕会引发倭奴的反扑,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大皇子朱熠冷哼一声:“林大人,你这是在危言耸听。倭奴如今已被打得元气大伤,哪里还有反扑的能力?况且,召回赵轩,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对倭奴的控制,只是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此事。”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争论的焦点逐渐从赵轩的行为本身,延伸到了大齐的军事战略、外交政策以及治国理念。一些年轻的将领站出来,力挺赵轩,他们认为在战场上就应该以胜利为首要目标,不能被所谓的仁义道德束缚手脚;而一些文官则强调,大齐是一个文明大国,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国际声誉。

宣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神色凝重。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心中暗自思忖。赵轩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更是自己的儿子,虽不能相认,但其作战勇猛,对国家忠心耿耿,此次出征倭奴,也确实取得了显着的成果。而且宣帝不想惩处赵轩,这个儿子自己亏欠良多,再则将军在外作战,本就应该以杀伤敌军,减少己方损失为重,赵轩并没有错。

就在众人争论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位内阁大学士站了出来,试图缓和气氛:“陛下,各位大人,依老臣看,此事不妨先搁置一下。待赵轩班师回朝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这样既能给各方一个交代,也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权衡利弊。”

林如海和大皇子朱熠都对此表示不满。林如海担心时间一长,赵轩的功绩会被淡化,而大皇子朱熠则希望能尽快将赵轩召回治罪,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们再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大皇子朱熠言辞激烈地说道:“不能搁置!赵轩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若不及时处理,百姓会对朝廷失望,周边国家也会轻视我大齐。父皇,当断则断,不可犹豫不决。”

林如海也不甘示弱:“大皇子,你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赵轩在前线浴血奋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你却在这里一心想要治他的罪,居心何在?”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大皇子朱熠,他怒目圆睁,指着林如海的鼻子骂道:“林如海,你休要血口喷人!我一心为国,岂是你能污蔑的?你如此袒护赵轩,是不是收了他的好处?”

林如海气得脸色苍白,他挺直腰杆,大声说道:“大皇子,你身为皇室宗亲,却如此不分青红皂白,随意污蔑大臣。今日我若不与你争辩清楚,日后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两人越吵越激烈,几乎要动手。朝堂上的其他官员纷纷上前劝阻,一时间,朝堂上乱成一团。宣帝见状,猛地一拍龙椅,大声喝道:“够了!成何体统!”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纷纷跪地请罪。宣帝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朕需仔细思量。退朝后,你们各自回去,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折呈上来。朕会根据各方意见,做出公正的裁决。”

说完,宣帝起身,在太监的簇拥下离开了朝堂。官员们也陆续散去,这场激烈的争论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关于镇南王赵轩的功过之争,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迅速传开,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回到府邸的林如海,心中依然愤愤不平。他深知大皇子朱熠此番弹劾赵轩,背后恐怕另有深意。朱熠一直觊觎皇位,而赵轩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极高,自然成为了他眼中的绊脚石。林如海决定,要为赵轩据理力争,不能让他的功绩被埋没,更不能让奸臣的阴谋得逞。

与此同时,大皇子朱熠也在自己的府邸中,与心腹谋士们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认为,虽然此次在朝堂上没有成功弹劾赵轩,但也不能就此放弃。他们要继续收集赵轩的“罪证”,发动更多的官员上书弹劾,务必让宣帝对赵轩产生不满,从而罢其兵权。

喜欢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第237章 大皇子弹劾赵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第237章 大皇子弹劾赵轩并对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