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伏依女帝一如既往处理朝政,晨光透过精雕细琢的窗棂,斑驳地洒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
她身着繁复华美的龙袍,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面容沉静如水,眼中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女帝手持朱笔,轻轻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沉稳有力。
大殿内寂静无声,只有偶尔翻动奏章的细微声响,以及女帝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回荡中彰显着帝国的威严与秩序。
但不多时,这份宁静被打破了。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面带愠色,步履蹒跚地步入大殿中央,他们手持竹简,争得面红耳赤。
一臣激昂陈词,手指在空中挥舞,言及改革税法之急迫;另一臣则摇头晃脑,以古训反驳,坚持守旧之道。
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春日里纷飞的柳絮,虽杂乱却各含深情。
洛伏依女帝缓缓抬头,目光如炬,穿透争执的喧嚣,静静地审视着这一切,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等待着她的裁决。
洛伏依只感觉头疼,这些老头争辩这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眉宇间透露出一丝不耐与无奈。大殿内的争执声愈发激烈,仿佛要将这金碧辉煌的宫殿掀个底朝天。
一位老臣激动得胡须颤抖,手中的竹简几乎要戳到对方的鼻尖;另一位则青筋暴起,声音因过度激动而变得沙哑。
洛伏依的目光在两人间来回游移,大殿内的光影似乎也随着她的心情变得昏暗不明,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息。
但是她也不好太过生气,毕竟这些大臣都是为了整个国家好。洛伏依女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
她缓缓站起身,龙袍上的金线在暗淡的光线下闪烁,宛如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虽微弱却充满希望。
女帝步下龙椅,每一步都踏得坚定而有力,她的身影在大殿中拉长,如同一位即将引领士兵冲锋陷阵的将领。
她走到争执的大臣们中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诸位爱卿,都是为了江山社稷,何须如此?且听朕一言。”
言罢,她轻轻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大殿内瞬间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洛伏依女帝的话音刚落,大殿内并未如她所愿归于平静。
众多大臣仿佛被点燃了最后的斗志,继续争辩,吵得难舍难分。
一位大臣满脸通红,双眼圆睁,如同斗鸡般伸长了脖子,唾沫横飞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另一位则手舞足蹈,几乎要跳起来,声音尖锐得像是指甲划过黑板。
他们的身影在光影交错的大殿中扭曲、重叠,仿佛一幅纷乱而充满张力的画卷,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
但是洛伏依也很无奈,只能忍受着。她微微皱眉,眼神中流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疲惫。
大殿内,争执之声如潮水般汹涌,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轻轻叹了口气,双手背在身后,来回踱步,每一步都踏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沉稳的声响。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照在她的脸上,却映照不出一丝暖意。
她目光深邃,望向远方,仿佛是在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又似在寻找一丝解脱。
大殿内的光影随着她的移动而变幻,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显得孤独而坚毅。
每当这个时候,她都是特别怀念赵良。那个总是身着素衣,面容温和的男子,曾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洛伏依女帝闭上眼,仿佛能看到赵良站在一旁,手持羽扇,轻摇微摆,以他那温文尔雅又不失睿智的语调,缓缓道出平衡各方势力的良策。
他的声音,如同春日细雨,温柔却能渗透人心,总能在她焦头烂额时,带来一丝清凉与安宁。
她仿佛能闻到赵良身上淡淡的墨香,混合着窗外偶尔飘进的桃花香,让这压抑的大殿瞬间变得生动而温暖。
女帝轻轻睁开眼,大殿依旧,那份怀念却如同潮水般涌来,让她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如果赵良在这里,他肯定有办法让这些人闭嘴……洛伏依女帝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赵良站在大殿中央,一身素衣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飘逸。
他手持羽扇,轻轻摇动,面容温和而睿智,双眼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
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坚定,如同春日细雨般洒落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他的话语,那些争执的大臣们渐渐安静下来,面露思索之色,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折服。
赵良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让这紧张压抑的大殿瞬间变得宁静而和谐。
可惜,哪来的那么多如果。洛伏依女帝的心沉了沉,眼前的大殿仿佛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色彩,只剩下灰暗与冷清。她的思绪飘回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赵良被捕的场景历历在目。
那晚,赵良一身素衣被鲜血染红,他被数名铁甲士兵押解着,面容依旧温和,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回头望向洛伏依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淡笑,那笑中既有不舍也有鼓励。随后,他被押入了黑暗的囚车,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夜色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