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一传来,陆府上下瞬间充满了凄风苦雨。
“怎么可能呢,我的儿子,他的人品我比谁都要清楚,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忠心为国,怎么可能谋逆!”
陆承宗语气中充满了茫然和痛苦。
他早就只剩个闲职了,儿子被起复,他为什么高兴,还不是因为他这个当爹的早就变成了废物。
陆致远的祖母和母亲更是哭成一团。
唯独沈知霜没有任何意外之意。
上一次见到李渊,她就知道,他绝对会有所行动。
所以,这些天她一直都在游说陆致远,让他辞去官职。
只要把官辞了,陆家剩下的财富足够他逍遥一辈子,他不必担忧饥寒交迫的窘况,照样是人上人。
可陆致远怎么可能答应?
在前朝,他就一心想要做官,可惜老皇帝没了,旧王朝也被推翻了。
新朝建立,当朝的帝王竟然对他赏识有加,陆致远那段日子走路都要飘起来了。
有了帝王为他坐镇,陆致远出去面临的不再是白眼和敷衍,而是无限的追捧。
权力的滋味实在太过于美妙。
沈知霜所处的时代,在那样严苛的制度下,都有无数人落马,又何况在古代。
封建制度之下,人被分为三六九等,唯有仕途,唯有当官,才能让陆致远不低人一等。
他享受着旁人的奉承和谄媚,怎会舍得轻易放弃?
看着陆致远眼里日益膨胀的野心,沈知霜心里明白,劝他放弃官职,已是痴人说梦。
至于逃,那更是无稽之谈。
李渊的圣旨她接了,她敢逃离,那真是不想活了。
抗旨不遵,别人甚至可以直接将她斩杀。
无奈之下,沈知霜只能周旋着先做好相关准备,她仔细叮嘱陆致远,千万不要做出头鸟,只要他不主动凑到李渊那里献媚,发生危机的风险就会降低。
陆致远嘴上应了,可压抑了那么久,他偏偏要走在所有人前面,他一定要做最出彩的那个人。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看,陆家人之所以苟且偷生,是因为陆家人有大才,他们是国之栋梁!
正是因为他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才必须得卧薪尝胆。
忍过了,他必定能一鸣惊人!
如此偏执的想法,自然会将他推进地狱。
这一次,陆致远就彻底栽了。
陆致远任中书舍人,对他的确是个好机会。
李渊没有因他是旧朝之人,就将他排斥在权力中心以外,反倒一直非常重用他,看重他的能力。
帝王的重用,侧面体现出了陆致远在李渊心中的地位,更是影响了其他人对他的态度。
陆致远受到了众星捧月一般的对待,日子过得如鱼得水。
若是长此以往,想必他升官进爵,不在话下。
可惜,很多人学不会脚踏实地。
被一直捧着,陆致远心里有了疏狂之意。
他的行事风格慢慢没了一开始的细心,变得没那么细致了。
不过一个月的时光,他心里那根弦就松懈了。
李渊命重要文臣草拟文书,陆致远看过了那份文书,自认为自己的才华比他们优秀。
他嘴上不说,可喝醉了酒后就疯了。
他在还没有呈给李渊观看的初稿上批注了“满朝文武徒有其表”的话语,还随手置于值房案头。
那份初稿其实是一份草稿,不会给李渊看。
可陆致远在朝堂上怎么可能没有对手,他的政敌一直在等着抓他的小辫子。
显然对方非常聪明,抓住了这个机会,添“黜陟由心、结党自重”于尾页,又模仿陆致远的字迹,伪造他与另一个旧朝官员“清汰异己、私结边将”的密信。
从这里开始,事态就变得极其严重。
更严重的是,那密信里竟还写着“待时机成熟,当光复前朝以安天下”这般大逆不道之语!
别人给陆致远做了一个局,他要是能谨慎,就不会入局。
可惜,他被旁人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步步踩在了别人的圈套里。
等到陆致远清醒过来,那份初稿连同伪造的密信已经呈给了李渊。
而他更是被政敌们联名告发,罪名直指“私议朝堂、图谋不轨”!
一系列“证据”俱全,李渊震怒。
他大骂陆致远狂生无状,祸乱朝堂,愤怒之下,李渊竟连狼心狗肺之词都骂了出来。
换位思考,李渊暴怒可以理解。
好不容易看中一个旧朝之子的才华,启用了他,谁又能够料到,他如此大逆不道,竟敢借机结党营私,行谋逆之事。
李渊贵为九五之尊,说出的话自然是玉口金言,他的定论,无疑决定了陆致远的一生。
毫无疑问,陆致远的仕途这就走到了头,当日就被以“谋逆罪”下了大狱。
陆致远才放肆了一个月,就换来了如此结局,真是可悲可叹。
当然没人为他说话。
不说陆家已经日薄西山,只说陆致远所遭受的一切,与他自己的性格息息相关。
他自以为圣眷正浓,狂傲放肆,疏狂无状,也不怪别人给他下了圈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