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传统的中原王朝,李信想要在皇权神器之上,再添一柄金融神器。
是以金银铜钱,三本位的流通与改革,势在必行,也是李信以个人的手腕,强行推动的。
而这其中,金银铜等货币的流通,和彼此汇率的稳定性,是重中之重...
如今倭国女王献上来的舆图,和石见银矿的出现,相当于让他窥见了,解决金银铜本失衡的问题...
而石见银山,作为倭国境内,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银矿,保守估计储量不下于六万吨。
其中蕴含的财富,极度惊人,不但是日本战国史的见证者,更是幕府兴衰的历证者...
整座石见银矿,从一五二七年被发现,到一九二三年停止了矿山开采活动,足足开采了近四百年。
特别是大航海时代,其一直是世界上,最着名的高产银山之一。
鼎盛时期,年产量高达两百吨,占世界银产量的三分之一,被欧洲人称为银山。
可以说,石见银山,在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
为日本幕府提供着,对海贸易的重要财源,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甚至后来丰臣集团,发动文禄庆长之役侵略朝鲜,硬刚大明王朝时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石见银山...
想想仅仅一座银山,便能维持倭本幕府,四百多年的财政创收,其中的价值该有多少...
想想猪明的崇祯皇帝,因为国库空乏财政破产,拿不出军饷,最后只能吊死煤山...
如果当初猪明有这样一座银山供给开发,哪怕崇祯在怎么昏庸,至少能多支撑个三五年...
可以说,石见银山的价值很大,其不但是倭国中世纪的宝藏,更是后四百年的国运命脉...
如今被倭婢女王,进献出来,相当于提前一千三百年,抽去一条龙脉...
少了这样一条能量强劲的大动脉,日本这条断脊之龙,将来能不能崛起,还是两说...
“海外多银山!”金王座上,李信微微感叹一句,感触良多
他目光微眯,重新打量起眼前的倭国使者,感觉这家伙虽然猴了吧唧的,矮了点挫了点,但也是有着那么点顺眼的...
至少倭使带来的讯息,让李信意识到,自己是时候该将目光,看向海洋了...
毕竟若是能亲手,在亚洲大陆,开启海洋殖民时代...
见证海洋时代的来临,那才是不枉自己,千年走一遭...
“天主...”四野君匍匐着身子,见大殿内久久没有余音,也猜不透天可汗到底是何意志。
但他此行跋山涉水,历经艰险跨海出使,可是带着任务来的的,自然不能轻易放弃...
想到这里,四野君咬了咬牙,谄媚道:“下邦虽国小力微,但也知上国天恩...”
“除了童男童女,和金银矿脉,我家女王还承诺,年后再上贡,三万童男,六万适龄妇女,十万斤海盐...”
“好了!”李信闻言,神色不耐的打断了他的发言:“搓饵小国,地矮民挫,那些童男,还是留给你家女王自己享用吧...”
“至于公孙度等贼人,祸乱海外,败坏我天朝上国之风度...”
“其虽非吾大夏子民,然却是大汉旧臣,属国之臣,不可放任纵容...”
说到这里,李信顿了顿道:“孤会派遣军队入倭,帮助你家女王平叛,但九州岛要撤番设郡...”
“同时大夏会分派太守郡丞,都尉税吏等在九州郡,搭建行政体系...”
“另外,孤还会派人,在本州开港,就地驻军,保护倭邦稳固...”
“这!”四野君身形一颤,本就矮小的身形,再次萎缩一团。
他心中惶恐,此事太过重大,女王临行前,根本就没有提点过...
但现在,诸夏共主,草原天可汗亲自开口,他也不直言敢拒绝...
四野君心中挣扎半天,最后只能哽咽着叩首道:“外邦使臣..代我家女王...拜谢上国天主隆恩...”
“下邦必全力...执行天主意志...撤番设郡...沐浴天朝王化...”
“嗯!”李信见倭使识务,遂满意的点了点头道:“传令给辽东的张辽郭威等人,暂时放缓北堪荒原的开拓步伐,率军进驻真番郡...”
“并在南韩釜山开港,训练水师,三个月后,跨海入倭...”
“务必剿灭公孙恶匪,协助倭邦藩属,恢复祖祠...”
“谢天主...隆恩....”四野君闻言,激动的连连叩首。
“大夏仁德,福泽四海,吾等拜服....”
“天主仁德...”与此同时,外围排队的一些番国,看到大夏为倭国主持公道之后,皆高声称赞。
不管他们是发自内心,还是趋炎附和,总之就是恭维之言毫不吝啬。
像是辰韩、马韩、弁韩、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温宿、尉犁都是周围的小族小势力,自然知道,夹缝生存的难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