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总虽然在外面总是一张“都给哀家跪下”的嘴脸,却还是第一次有人真给他行此大礼,吓得他扶着门框足足愣了两秒,才手忙脚乱地跑过去扶她。
“英有有有话好好,您这是干什么!”
老太太看上去顶多八十来斤,喻兰川伸手一扶,却发现她跟长在地上一样,他两只手没能拉起来。
“钱大娘,”杨大爷叹了口气,发话,“他是辈,您这不是折他吗?有什么事,快起来吧。”
喻兰川这才觉得手里一轻,连忙提心吊胆地把老太太端起来,安放在沙发上。
这时,他已经大概猜出了这老太太是谁。
果然,杨大爷:“这位是钱大娘,以前与丈夫并称‘二钱’,在南边是有名的义士,腿功卓绝,过去烧煤的那种旧火车都不如她快,早年间,西南一带有地痞匪帮沿铁路打劫,直接钻窗上车,抢了东西就跳车跑,那时候乘客们都不敢开窗户,就是这贤伉俪牵头护路,帮着抓了不少坏胚。只可惜……”
“杨帮主,别提了,我无地自容啦。”钱老太打断他,“我家老头的脸面,都被我这老不死和几个劣徒丢光了,以后死了下去,我都得躲着他——喻爷,对不住,实在是不知道那泥塘后巷里的孩子是您兄弟,我那几个徒弟还……还……”
喻兰川心想:这是人话吗?
别人家孩子就能随便碰瓷、随便绑?
但是教养使然,老太太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他也不方便张嘴开喷,于是淡淡地:“没什么,警察了,后面的事您也确实不知情。要是普通的民事争端,我们肯定也就算了,但是上升到刑事问题,不是我们一声‘算了’,警方就不予追究了,我也无能为力,您理解吧?”
钱老太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连声了三遍“我知道”,又:“不敢厚脸皮求您。”
“国有国法,川,坐吧。”老杨大爷,“钱大娘今过来,主要是过意不去,想见见你,和你几句话。她没有别的意思。”
钱老太一边抹眼泪,一边断断续续地话。
她和她过世的丈夫,早年是当过真英雄的,那时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后来丈夫一场车祸没了,只给她留下了一个病秧儿子和三个收养的徒弟。一个女人养活四张嘴,本来已经举步维艰,紧接着,时代剧变,风雨交加,送一些人上青,一些人沉下地,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失业下岗。
钱老太不幸就是后者。
再后来,意气这玩意,就像不良姿势消磨脊梁骨一样,被日常琐事日复一日地消磨,磨着磨着,她就没了人样,以至晚节不保。
只有在昔日的旧友向辈人提起“二钱”的时候,她才依稀回忆起帘年,几十年积累的厚颜无耻被过去的荣光轻轻一照,竟一溃千里。
钱老太着着,就泣不成声。
她一时恍惚,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这样。
可能英雄就不该活这么长吧。
喻兰川抽了几张纸巾递过去,没吭声。
老杨大爷等钱老太哭声渐,才伸手一指楼上,对喻兰川:“川可能不知道,当年你大爷爷买这房的时候,钱大娘听,不远万里地托人捎来了两百块钱。她哪有钱啊,那都是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喻兰川:“……”
“日。”他心里骂了句脏话,“债主!”
因为儿子暂时进了ICU,钱老太才有时间从医院里出来,很快还要赶回去,病人情况不稳定,晚上还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
她年纪太大了,没有精力在照顾垂死病人之余,再去想办法打听三个徒弟的情况,只好先顾着一边。
ICU门口就像旧时的春运火车站,躺满了打地铺的人,角落里一条被铺就的地方是钱老太的,那条被子红粉相间,是她结婚那年自己做的被面。
几个病人家属在一边轻声话,可能是在商量住院费用的事,到一半有点气急败坏,被路过的护士提醒了,于是各自散开生闷气,泾渭分明地分成了几拨,跑到外面去抽烟。
还有人在打电话,坐在地上,背靠着墙,话都用气声,听着也像个垂危病患。
更多打算在这过夜的人们都已经躺下了——单是躺,除了流浪汉,没几个人能在这种地方安睡,有人翻来覆去,有人面壁一动不动,有人缩在外套里一刻不停地按手机,躺累了就要起来坐一会。
这里没有人哭哭啼啼,也没有什么关于生命的神圣与思考。
大家看起来都很累。
躺下的时候,钱老太想:“又抢救过来一次。”
她自己听着,觉得心里这声音既不是庆幸,也不是感激,没敢细想,于是翻了个身,把随身的布包紧紧地按在怀里,里面有杨帮主刚刚取给她现金两万。
杨帮主送走了钱老太,拎着他的绿拐杖,从路口的自动柜员机慢慢地往回走。喻兰川在旁边陪着他,垂下眼,他不紧不慢地开了口:“爷爷,我明还得上班,送您回家,我就先走了。”
老杨大爷看向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