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看着他那副模样,急得心里像猫抓,问他,“我就问你回来做什么?怎么挣钱?”
林子也不答,吃饱了抱了抱女儿,几个月的女儿也不认人,竟冲她笑。晓晓气笑了,“这样,你在家带孩子,我出门打工!可以吧?”
对林子突然回来,妈妈和妹妹高兴坏了,一起跑来说,“既然你回来了,正好给我腾房子,我要在这屋堆粮食。明天搬到前面偏房里。”
感情当晓晓是皮球,想踢哪里就踢哪里。晓晓现在已经习惯了这屋,虽然房子不好,但和妈妈的房子隔开了,有一种偏安一隅的感觉,只要妈妈不过来骂,就能过点清静日子。而搬到妈妈前面去,每天在爸爸妈妈眼皮子底下晃,妹妹也三天两头在这,那每天就过得提心吊胆。可是妈妈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搬!
这次搬家爸爸妈妈都来帮忙,晓晓看着又拆下来的五门柜,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股脑又搬到前面堆在房子里,就像她乱七八糟的心。
晓晓在自己家里面被撵来撵去居无定所。
晓晓在一排正屋的最边上,挨着妈妈的厨房,以前也是个杂物间。妹妹住在以前姐妹俩的正屋里又在坐小月子,妈妈忙着杀鸡炖汤给她补身体,每天从晓晓门口来来去去,像处在爸爸妈妈的监视下一样,他们每从门口过一次就要往屋里瞟一眼,让人很不舒服。
晓晓严肃地问林子,“你到底要怎么办?”
一句“不要你管!”呛得晓晓瞪着他看半天,这副还算看得顺眼的皮囊下是一颗怎样的灵魂?
妈妈在门外假装和爸爸大声说话,“有本事的人一出去就能挣钱,没本事的人动不动就跑回来,”晓晓知道妈妈在讽刺林子,羞惭得躲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又恨铁不成钢,很后悔又搬到前面来。以前在老房子里还能和张二奶奶和二婶说说话,现在前面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妈妈板着脸时不时的冷嘲热讽,情绪激动的时候就骂,林子招呼都不打拎着换洗衣服就走了。晓晓以为他去娘家呆几天就回来,结果始终没见人影,也不知道林子在娘家是不是又跟着父兄干建筑去了。
这天中午,晓晓抱着女儿正在给女儿喂青菜米粥,突然爸爸进来要抱女儿,晓晓疑惑地看他。“你妈说看娃可怜,抱过去喂点肉吃。”爸爸说。
晓晓瞬间火起,“我女儿有爹有妈怎么就可怜了?要有那好心就给块肉我每天给她煮一点。她五个月的奶肠肠一次能吃得了多少?”
爸爸鼓着眼珠转身就走。晓晓咬着嘴唇,心酸地想,“真有那好心哪怕端一碗汤来呢?假模假样的抱孩子去吃一点算什么事?”
半夜,女儿突然哭闹不止,怎么哄都不行。看着宝宝小脸都哭得通红,小手紧紧攥着,晓晓心里担心,怕孩子是病了。外面黑灯瞎火,即使有手电筒她一个人也不敢抱着女儿出门。
女儿哭了得有一两个小时了,晓晓抱着女儿来到院子里冲楼上喊,焦急地喊爸爸,她想让爸爸陪着去镇上看医生。晓晓喊了半天,伴着孩子的哇哇哭声,妈妈的房间就是没一点动静。以为他们睡得太沉,又提高声音大声喊。可是任她怎么喊,妈妈的房间始终窗户紧闭,没有亮灯。晓晓突然想起热天不是开着窗户的吗?难道是听见孩子哭才关上的?可是这么大声瞌睡再死也惊醒了吧?
晓晓急哭了,泪水打湿女儿的小脸,和女儿的眼泪混合在一起。妈妈房间的灯自始至终没有亮起。宝宝渐渐不哭了,瞌睡了,晓晓惊喜不已,赶快进屋哄着女儿睡下。
第二天一早,村里有人在屋外的地里干活,有人问妈妈,“昨晚你家晓晓那么大声喊你们是怎么啦?孩子也哭?是不是娃不舒服哦?”
“不知道,没听见!”妈妈冷冷的敷衍一句就,再不肯多解释一个字。
幸好孩子有惊无险,如果母女俩晚上有个急病啥的妈妈会伸出援手吗?
玉米成熟了,开始忙了,爸爸妈妈每天掰玉米,满头大汗的回来还得自己做饭洗衣,妹妹还没出月子娇气得很,每天还等着妈妈从地里回来做饭。晓晓看不过意,抱着女儿帮她烧好水,煮好饭。
“不在外挣钱就给我喊回来干活!一回来就跑娘家去待着,老婆娃娃都不管他是啥意思?你也不去看看?告诉他,不想落这里就离婚。”妈妈冲晓晓发话。这几天“离婚”这两个字被爸爸妈妈挂在嘴上,他们本来是因为妹妹,这竟然对晓晓也这样说,让晓晓心里一动,她不是没想过离婚,自从面对婆婆家那个空汤碗开始。可是,女儿还小,如果离婚了爸爸妈会帮忙带孩子吗?这是她最揪心的一点。
晓晓心里也确实气林子,他太不争气了!晓晓自己借钱生孩子就足以让她对林子产生恨意了。他又不想打工养家,娘家就像他的庇护所似的。公公婆婆也不像话,不教育林子承担家庭责任,反而利用林子白干活。妈妈这样一骂,晓晓立刻就抱着女儿气冲冲的去婆家想把林子喊回来或者问他到底想怎么办。这有了女儿就有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自己任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