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新的求助信息里,有一位名叫孙明的老人引起了节目组的注意。孙明要寻找的是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散的战友的儿子。当年,孙明和战友一起并肩作战,战友不幸牺牲,临终前拜托孙明,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他的儿子,照顾他。孙明只知道战友的家乡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战友的儿子小名叫虎娃。
节目组寻亲团队立刻前往南方的这个小县城。他们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在县城的各个社区发布寻亲公告,详细描述了情况。
寻亲团队成员小张对社区工作人员说:“麻烦您帮忙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谁家孩子小名叫虎娃,父亲是参加抗美援朝牺牲的。”
社区工作人员点头道:“好的,我们一定留意,不过时间过去这么久了,可能不太好找。”
经过几天的等待,终于有了线索。一位老街坊找到寻亲团队,说:“我记得以前有户人家,孩子好像就叫虎娃,他父亲确实是抗美援朝牺牲的,但他们家后来搬到镇上去了,具体哪个镇我不太清楚。”
寻亲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又在周边的几个镇上继续寻找。在一个小镇的集市上,寻亲团队向一位卖杂货的大叔打听。
寻亲团队成员小刘问:“大叔,您知道这附近谁家孩子小名叫虎娃,父亲是抗美援朝烈士吗?”
大叔挠挠头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一户人家,住在镇西头,不过他们家孩子现在应该也不小了。”
寻亲团队来到镇西头,经过一番打听,找到了这户人家。开门的是一位中年男子。
孙明看着中年男子,激动地问:“你是虎娃吗?我是你父亲战友孙明啊!当年你父亲……”
中年男子眼中满是惊讶和感动:“孙叔叔,真的是您啊!我听父亲提起过您,这么多年了……”
孙明紧紧握住中年男子的手:“孩子,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你了,我答应过你父亲要照顾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说。”
中年男子眼眶泛红:“孙叔叔,谢谢您,这么多年一直记着父亲的嘱托……”
在寻亲的道路上,节目组不断前行,每一次成功寻亲都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深知还有许多寻亲者在期待着他们的帮助,于是更加努力地完善寻亲流程,与各方紧密合作,借助各种资源和技术,为更多寻亲者搭建起回家的桥梁,让更多的爱与团圆在这个社会上绽放。
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了一位名叫宋婷的年轻女孩的求助。宋婷要寻找的是她的亲生父亲。宋婷从小跟着母亲生活,母亲从未提起过父亲的事情。直到母亲病重离世前,才告诉宋婷,她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在宋婷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母亲还交给宋婷一个父亲曾经用过的乐谱夹,里面有一些手写的乐谱。
节目组寻亲团队邀请了音乐专家对乐谱进行分析。专家仔细研究后说:“从这些乐谱的风格和技法来看,作曲者应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而且风格偏向于学院派,可能与某些音乐学院有渊源。”
寻亲团队首先在国内几所知名的音乐学院展开调查。他们拿着乐谱和宋婷提供的信息,拜访了一位又一位教授和老师。
寻亲团队成员小吴对一位音乐学院的教授说:“教授,您看看这些乐谱,有没有印象是谁的作品?”
教授戴上眼镜,仔细端详着乐谱,思索片刻后说:“嗯……这风格有点熟悉,但一时想不起来具体是谁。不过我可以帮你们问问其他的老教授,看他们有没有线索。”
经过几天的打听,终于有一位老教授想起了一些线索。老教授说:“我记得多年前有个学生,作曲风格和这个很像,他叫林宇,不过后来好像出国深造了,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
寻亲团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林宇曾经的同学。同学表示,林宇回国后在一个沿海城市的艺术团体工作。
寻亲团队立刻前往这个沿海城市,在当地的艺术团体中打听林宇的下落。终于,在一个乐团里找到了林宇。
宋婷看着眼前略显沧桑的男人,鼓起勇气说:“您……您是林宇吗?我是宋婷,我母亲说您是我的父亲。”
林宇愣住了,看着宋婷,又看了看她手中的乐谱夹,眼中满是复杂的神情:“宋婷……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能见到你。”
宋婷眼中含泪:“父亲,这些年我和母亲一直……”
林宇走上前,抱住宋婷,声音颤抖地说:“孩子,对不起,这些年是父亲不好……”
父女俩相拥而泣,多年的谜团终于解开。
与此同时,节目组还接到了一位名叫王辉的老人的求助。王辉要寻找的是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失散的妹妹。当年,日军侵华,家乡沦陷,一家人在逃难途中走散。王辉只记得妹妹当时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身上带着一个绣着牡丹花的手帕。
节目组寻亲团队在王辉家乡及周边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他们走访了无数个村庄,询问了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