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会筹备的过程中,负责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小张遇到了一些困难。政府部门对于基金会的设立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需要提供详细且规范的资料。小张向李阳汇报:“李阳哥,政府部门要求我们补充一些关于基金会未来规划和资金使用的详细说明,还有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详细背景资料。”
李阳思考片刻后说:“这是正常的审核流程,我们要认真对待。你和小王一起,把基金会未来三年的规划详细地写出来,包括具体的文化研究项目、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对于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的背景资料,让大家尽快整理好交给你。”
小张和小王领命后,立刻投入工作。小王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对小张说:“咱们得突出基金会对京剧文化传承的决心和具体可实施的方案,这样才能让政府部门看到我们的诚意和专业性。”
与此同时,在纪录片拍摄筹备方面,小李与电视台的洽谈也进入了关键阶段。电视台希望能先看到一个详细的拍摄大纲,以便进一步商讨合作细节。小李召集负责纪录片策划的团队成员开会:“电视台要看拍摄大纲,我们得把每个寻亲案例的亮点都提炼出来,还要突出京剧文化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大家集思广益,想想怎么写。”
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提议以时间线为主轴,讲述不同年代海外华人带着京剧文化物件寻亲的故事;有人则觉得可以按照地域分类,展示不同地区寻亲过程中京剧文化的独特传承。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以“寻根溯源,京韵传承”为主题,将寻亲故事与京剧文化紧密结合,按照寻亲难度和文化内涵深度进行编排。
经过几天的努力,小张和小王完成了基金会所需补充资料的整理,交给政府部门审核。小李也带着详细的拍摄大纲再次与电视台洽谈。电视台负责人看过拍摄大纲后,满意地点点头:“这个大纲很不错,既展现了寻亲的曲折过程,又深入挖掘了京剧文化的内涵。不过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某些寻亲故事的情感渲染还可以再加强一些,这样能更好地引起观众共鸣。”
小李认真记录下电视台负责人的意见,回到团队后和大家一起对拍摄大纲进行修改。
在基金会申报资料审核等待期间,寻亲团队依然没有放松日常的寻亲工作。一天,一位叫林娜的华裔女子联系到寻亲团队,她带来的线索是家族代代相传的一个京剧脸谱模具。这个模具制作精美,色彩虽因年代久远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湛工艺,脸谱的样式也十分独特,与常见的京剧脸谱略有不同。
李阳看着这个脸谱模具,对林娜说:“林娜女士,这个脸谱模具很有特点。我们会先找研究京剧脸谱的专家来分析它的样式和制作工艺,同时对模具的材质进行检测,确定它的大致年代。小孙,你去联系相关专家;小赵,你负责材质检测的事情。”
小孙和小赵应道:“好的,李阳哥。”
在等待专家和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围绕这个脸谱模具展开了讨论。阿强说:“从这个脸谱的样式来看,色彩搭配和线条勾勒都很独特,说不定是某个特定流派或者戏班所独有的。”
小美点头赞同:“而且这个模具的材质感觉也不普通,等检测结果出来,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线索。”
小孙很快联系到一位对京剧脸谱有深入研究的专家,专家看到脸谱模具的照片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立刻答应前来研究。小赵也顺利安排好了材质检测。
专家赶到后,仔细观察脸谱模具,说道:“从这个脸谱的绘制风格来看,它融合了多种传统脸谱的特点,但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初步判断,它可能是民国时期一位京剧名角儿根据自己的表演风格特制的脸谱,而且这个脸谱所代表的角色应该也不常见。不过要确定具体情况,还得等材质检测结果。”
几天后,材质分析报告出来了,确定脸谱模具的材质是民国时期常用的一种特殊木材,且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专家结合这一信息,又查阅了大量民国时期京剧名角儿的资料,以及相关的脸谱研究文献。
终于,专家兴奋地找到李阳:“李阳先生,经过多方研究和比对,我发现这个脸谱很可能与民国时期京剧名角儿陈鹤亭有关。陈鹤亭以擅长演绎一些独特的角色而闻名,他常常会根据角色特点对传统脸谱进行改良。这个脸谱的样式和我研究中陈鹤亭所使用过的脸谱风格极为相似。”
寻亲团队立刻围绕陈鹤亭展开调查。他们通过联系各地的京剧研究机构、档案馆以及一些资深的京剧票友,查找与陈鹤亭相关的信息。
在一家京剧研究机构里,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陈鹤亭的珍贵资料,包括他的演艺生涯、代表剧目以及一些与他相关的照片和文字记载。资料显示,陈鹤亭在民国中期活跃于京剧舞台,后来因战乱等原因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关于他的后人以及传承情况,资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