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同形状的船体模型放入水中,通过测量水流阻力和船体稳定性,来优化船身设计。】
【他们还请教了当地的渔民,了解不同水域的水流特点。】
【以便让船体设计更适应实际航行环境。】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改进后的蒸汽动力船在试验中,虽然解决了管道破裂和动力传输的问题。】
【但螺旋桨在高速旋转时,经常会被水草等杂物缠绕,导致动力下降甚至停转。】
【而且,锅炉的煤炭燃烧效率低下,常常需要频繁添加煤炭。】
【不仅增加了船员的工作量,还影响了航行速度。】
【面对这些难题,工匠们没有气馁。】
【汤若望查阅了大量西洋典籍,提出在螺旋桨外部加装防护网的方案。】
【同时,他还改进了锅炉的通风系统,采用多风口设计,让煤炭燃烧更加充分。】
【工匠们则根据他的理论,动手制作新的部件,不断进行调试。】
【经过日夜赶工,再次改进后的蒸汽动力船迎来了试验。】
【这一次,它平稳地行驶在江面上,速度越来越快,身后留下一道长长的白色水花。】
【当船只顺利完成预定的航行距离,稳稳停靠在码头时,围观的工匠们欢呼雀跃。】
【宋应星激动得眼眶泛红:“陛下,成功了!”】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
【早朝时,户部尚书兴奋地奏报:“陛下,经测算,速运舟的运输效率是传统帆船的三倍。”】
【“且不受风力限制,可全年通航!”】
【“若全国推广,漕运和海贸的困境将迎刃而解,国库收入有望大幅增加!”】
【“仅江南漕运一项,每年便可节省人力成本五十万两白银,海贸利润预计提升七成。”】
【然而,礼部尚书却忧心忡忡地出列:“陛下,此举虽能解决运输难题。”】
【“但恐违背祖制,扰乱传统航运秩序。”】
【“且蒸汽动力船声响巨大,模样怪异,恐引起百姓恐慌。”】
【“自古以来,舟楫航行皆依赖自然之力,如今以机械代之,怕是会触怒河神、海神,带来灾祸。”】
【朱由检沉思片刻,缓缓说道:“祖制乃为治国安邦,若能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
【“适当变革又有何妨?至于百姓疑虑,朕自会设法消除。”】
【他下令制作详细的图文手册,向百姓讲解蒸汽动力船的原理和优势。】
【还安排官员到各地宣讲。】
【为了推广蒸汽动力船,朱由检下令在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示会。】
【邀请百官、商贾和百姓前来观看。】
【演示会上,速运舟在水中灵活穿梭,装卸货物快捷高效,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一位老商人感慨道:“这速运舟真是神了!有了它,我们的生意可就好做了!”】
【“以前从苏州到京城,帆船要走半个月,现在有了速运舟,五天就能到,货物损耗也少了,利润肯定能大大增加。”】
【然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蒸汽动力船心存疑虑。】
【一些船夫担心自己会失业,聚集在一起抗议。】
【他们举着写有“还我饭碗”“河神不容怪船”的横幅,堵住了龙江船厂的大门。】
【朱由检得知后,亲自前往安抚。】
【他站在船头,对着聚集的人群大声说道:“乡亲们,速运舟的出现,并非要夺走你们的生计。”】
【“而是要让运输更加高效。以后运河和海上的运输量会大幅增加,需要更多的人来驾驶、维护船只。”】
【“你们可以学习操作速运舟,收入只会比以前更高。”】
【“而且,朝廷会开办专门的学校,免费教大家技术。”】
【在朱由检的努力下,蒸汽动力船逐渐被人们接受。】
【龙江船厂开始大规模生产速运舟,漕运和海贸焕然一新。】
【运河上,速运舟满载货物,快速行驶,拥堵的情况大大缓解。】
【沿海港口,大明商船凭借速运舟的优势,重新赢得外商的青睐,海贸日益繁荣。】
【随着速运舟的普及,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钢铁厂为了满足船身制造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冶炼技术。】
【煤炭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为蒸汽锅炉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
【机械制造工匠的地位大幅提升,他们不断改进和创新,研发出更先进的船用设备。】
【甚至衍生出了专门为速运舟提供维修服务的行业,以及生产船上生活用品的产业。】
【曾经反对蒸汽动力船的王福,如今成了龙江船厂的技术骨干。】
【他笑着说:“以前我不懂,还瞎反对。现在才知道,这速运舟是个好东西。”】
【“我那儿子,也跟着我学造船,说以后要造出能远航西洋的大船!”】
【站在南京码头,望着一艘艘喷着白雾、破浪前行的速运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