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丰廪机在试验场上流畅运转,金黄的谷粒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时,围观的百姓们先是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老天爷!这铁家伙比十个壮劳力还厉害!"】
【消息传回京城,满朝震惊。早朝时,奉天殿气氛热烈。户部尚书毕自严满脸喜色,捧着数据报表奏道:"陛下!经测算,一台丰廪机每日脱粒量可达百石,是人力的五十倍!若全国推广,不仅能减少粮食损耗,还能大幅增加粮仓储备。预计明年粮食产量可提升三成,粮价至少下降六成!"】
【但礼部尚书李际期却忧心忡忡地跪奏:"陛下,《礼记》有云'男耕女织,乃天地之序',如今用机械代替人力,恐乱了祖宗成法,动摇国本!此风若长,必生乱象!"】
【兵部尚书杨嗣昌也提出顾虑:"陛下,丰廪机虽好,但制造和维护成本高昂,且需要大量煤炭供应蒸汽。目前国库紧张,如何负担?"】
【朱由检环视群臣,神色坚定:"祖宗成法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若旧法阻碍发展,就该变革。至于钱粮,朕决定:一、设立专项农械税,对使用丰廪机的富户征税;二、鼓励民间商人投资制造,给予税收优惠;三、在各地设立农械维修站,降低维护成本。"】
【然而,民间的抵触情绪依然强烈。许多老农认为丰廪机会抢走他们的饭碗,聚集起来抗议。河南的一群农夫举着写有"还我活路"的横幅,围住农械监:"这铁疙瘩要是推广开了,我们这些靠打谷为生的人可怎么活?"还有人迷信地说:"这铁家伙是妖物,会吸走土地的灵气,以后种不出好庄稼!"更有甚者,趁着夜色破坏丰廪机,将零件扔进河里。】
【朱由检得知后,亲自前往农田。他头戴草帽,身穿粗布衣裳,站在丰廪机旁,向百姓们演示操作方法:"乡亲们看,这机器省时省力,用它脱粒,你们能有更多时间照料田地、陪伴家人。而且,学会操作这机器,还能多一份营生。官府会开办专门的学校,免费教大家使用和维修。"】
【随着丰廪机的逐步推广,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节省下来的人力投入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中,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各地的铁匠铺、机械作坊生意兴隆,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商人们开始专门运输和销售丰廪机,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教育方面,书院开设了农业机械课程,培养了一批懂得操作和维修丰廪机的人才。一些有识之士编写了《丰廪机使用手册》《农械维修指南》等书籍,在民间广泛流传。】
【经济上,粮食产量的提升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粮食贸易更加活跃,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酒、食品加工等行业蓬勃发展。国库收入显着增加,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曾经反对丰廪机的刘福生,如今成了农械监的技术顾问。他感慨地说:"以前我不懂,还瞎反对。现在才知道,这铁疙瘩真是个宝!我孙子在书院学修机器,说以后要造出更厉害的农械!"】
【站在金黄的麦田中,望着远处轰鸣作业的丰廪机,朱由检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场与粮食脱粒难题的较量,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更推动了大明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那一声声机器的轰鸣,恰似古老帝国迈向繁荣的铿锵步伐,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已然开启。】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打谷场边,抓起一把丰廪机脱粒后的谷粒反复揉搓,突然扭头对徐达说:"当年咱在凤阳讨饭,要是有这铁家伙,哪会饿肚子?传令下去,把应天府的铁匠都叫来,三个月内给老子仿制十台!"
刘伯温蹲下身查看机器齿轮,眉头紧锁:"陛下,此机虽利农耕,但铁器属金,克土气。臣建议在滚筒刻上八卦图,再用朱砂涂抹,以镇地气。"
徐达摩挲着腰间佩刀,咧嘴笑道:"等咱的军队用上这玩意儿,屯田的粮食能堆成山!以后打仗,再也不愁没军粮了!"
常遇春灌了口酒,大笑道:"老朱,等粮食多了,咱可得酿它几万吨好酒!让蒙古人闻着味儿就来投降!"
永乐位面
朱棣盯着丰廪机的设计图,猛地拍在《永乐大典》编纂进度表上:"解缙!把这农械之法编入大典,让后世子孙知道我大明的能耐!"
郑和躬身道:"陛下,若将丰廪机带往西洋,既可彰显国威,又能换取奇珍异宝!"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地记录:"臣建议专设'农械篇',详细记载蒸汽脱粒之术,此乃泽被千秋的壮举!"
姚广孝轻抚佛珠,望着图纸沉思:"农耕之器,当以慈悲护佑。可在机身上刻《金刚经》,保五谷丰登。"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蛐蛐罐,凑到丰廪机模型前仔细端详:"杨爱卿,朕的蛐蛐要是吃这机器脱的粮食,说不定能多斗几年!先在御花园造一台试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