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立即在沙盘上推演:"若配合合金钢锻造的螺旋犁刀,同时改进蒸汽冷凝回收系统,或可提升效率。但需要找到耐高温、抗腐蚀的密封材料——或许可以试试用巴蜀的天然橡胶?"】
【第二次试验当天,数百老农围在田埂上,有人举着写有"还我牛耕"的木牌,也有孩童好奇地探头张望。改进后的沃野轮缓缓驶入田地,螺旋犁刀飞速旋转,轻松破开坚硬的土层,履带下的辅助轮灵活升降,遇到沟壑如履平地。人群先是寂静,突然一位老妇人跪地高呼:"神农显灵啦!"但很快,机器发出刺耳的异响,犁刀连接处断裂,零件散落一地。】
【消息传回朝堂,守旧派群情激奋。礼部尚书李腾芳头戴进贤冠,手持笏板痛哭流涕:"《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用铁犁伤了大地之肤,必遭天谴!陛下若再执迷,臣等唯有以死相谏!"说罢就要撞柱,被侍卫死死拦住。】
【户部尚书则忧虑:"即便成功,一台沃野轮造价千两白银,百姓如何负担?江南织造局半年赋税也不过如此!"】
【朱由检盯着奏报,突然下令:"开放皇庄试用!让百姓亲眼看到成效!所有费用由内廷承担!"】
【在凤阳皇庄的试验田里,当沃野轮一天耕完百亩荒地,翻出的土壤松软如絮时,围观的佃户们争抢着抚摸机器。一位老汉颤抖着说:"俺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么能干活的'铁牛'!要是能用上这宝贝,俺家娃就不用饿肚子了!"】
【随着沃野轮的推广,民间反应从怀疑转为狂热。铁匠铺日夜赶工打造犁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昼夜不绝;木匠学习制作木质配件,各地书院甚至开设"机械农耕"课程。但也引发了诸多矛盾:富户购置机器抢占耕地,贫苦农民担心失去工作;传统犁匠因生意萧条聚众抗议,高喊"还我饭碗",甚至有人趁夜破坏机器。】
【面对这些问题,朱由检在文华殿召开御前会议,召集六部九卿商议对策。"富户用机器耕种,贫苦百姓无田可耕,如何解决?"皇帝的问题让殿内陷入沉默。】
【最后,内阁首辅洪承畴提出:"陛下,可设立官营农机局,低价租赁沃野轮;开办农耕学堂,免费培训操作技术;鼓励匠户改良农具,成功者赐官赐银。如此,既能推广新法,又可兼顾民生。"】
【三个月后,早朝时,户部尚书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使用沃野轮的耕地,出苗率提升至七成,粮食产量预计翻番!更有商贾提议组建'机耕商队',专营代耕业务!"】
【工部呈上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民间工匠改良出小型家用蒸汽犁,造价降至百两,已在江南水乡推广。松江府有农户用此犁种出的水稻,穗长比往年多出三寸!"】
【曾经反对的赵铁山,如今成了农耕监的技术总监。他摸着新式犁刀感慨:"当年我骂这铁疙瘩是怪物,现在才知道,它是给百姓送粮的菩萨!我那孙子在农机局当学徒,说以后要让全天下的土地都翻个新!"】
【站在金黄的麦田中,望着沃野轮在田间穿梭,朱由检摘下皇冠。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恰似大明帝国唤醒土地的战歌,预示着一个五谷丰登的崭新时代正在到来。这场与土地的较量,不仅拯救了万千百姓的性命,更在古老的农耕文明中注入了革新的力量,让希望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随着农耕技术的革新,民间陆续出现了蒸汽灌溉车、自动播种机等新农具,各地掀起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热潮,大明的粮仓渐渐充盈,百姓的脸上也重新浮现出笑容。】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板结的田地里,用匕首反复戳着坚硬的土层,转头对刘伯温说:“先生,这地硬得像石头,牛都拉不动犁。你说这蒸汽铁犁真能行?”
刘伯温捡起土块仔细端详:“陛下,古法深耕需择吉日,此器虽快,但恐违天时。臣建议每次使用前,先祭土神,再行耕作。”
徐达站在一旁,双手抱臂:“不管行不行,总得试试。当年打天下,哪一仗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常遇春则大大咧咧地笑道:“要是成了,以后咱军粮管够,喝酒都能敞开了喝!”
永乐位面
朱棣盯着沃野轮的设计图,突然问郑和:“你下西洋见过不少奇技淫巧,这玩意儿在海外可有先例?”
郑和思索片刻:“回陛下,臣曾在暹罗见过水力耕地,但远不及此器精巧。若能成,宝船舰队可载之四海,宣扬大明神威。”
解缙凑过来,眼中透着兴奋:“陛下,此等盛事当载入《永乐大典》,让后世皆知我朝之辉煌!”
姚广孝却眉头微皱:“机械之力过猛,恐伤地脉。陛下,需在犁身刻上经文,以镇邪气。”
宣德位面
朱瞻基拿着沃野轮的小模型,兴致勃勃地对杨士奇说:“杨爱卿,这铁家伙要是能用,朕的皇家农庄可就省事儿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