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试验当天,众多百姓和官员前来围观。改进后的镇河龙再次启动,排水管道顺畅地排出积水,百姓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排水机的动力逐渐减弱,最终停止运转。现场一片寂静,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凝固,眼神中满是失望。】
【消息传回朝堂,守旧派官员们纷纷上奏。礼部尚书李大人痛哭流涕:"《月令》有云'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如今逆天行事,必遭天谴!陛下万不可再继续啊!"】
【工部侍郎忧心忡忡地说:"即便能排水,这机器体积庞大,移动不便,如何在广袤的受灾地区广泛使用?"】
【朱由检陷入沉思,随后下令:"广纳民间智慧,悬赏征集改良方案!凡有可用之策者,赏银千两,赐良田百亩!"】
【告示一经贴出,应者云集。一位来自民间的老工匠被请到安澜监,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说:"可以把排水机设计成可拆卸、组装的,用马车就能运输,到了地方再组装起来。"工匠们根据这个建议,日夜赶工,对镇河龙进行了重新设计。】
【当第三次试验时,镇河龙在不同地势和水位条件下均能高效排水,将大片被淹土地的积水迅速抽干。百姓们激动得跪地叩拜,高呼"万岁"。一位被救出的老妇人拉着李二虎的手,泣不成声:"好娃啊,是你们救了我们全家的命!"】
【早朝时,安澜监监正激动地捧着成功报告,声音因兴奋而颤抖:"陛下!镇河龙排水效率极高,已成功解救开封、归德等多处受灾地区。百姓们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农田也能重新耕种了!"】
【户部尚书也面露喜色,急忙出列:"不仅如此,随着积水退去,商业活动逐渐恢复,税收有望回升。而且长期来看,镇河龙可用于预防水患,节省大量抗洪救灾费用!"】
【曾经反对的张大力,如今成了镇河龙操作的老师傅。他抚摸着机器,感慨万分:"我当初错怪了这铁家伙,它是咱百姓的大救星啊!我那儿子也跟着学操作,说以后要让这镇河龙守护每一条河流。"】
【随着镇河龙的推广,黄河沿岸及其他易涝地区的水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各地纷纷建立起排水站,配备镇河龙。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曾经荒芜的农田再次种上了庄稼,百姓安居乐业。而且,镇河龙的成功研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钢铁厂为了生产更优质的管道材料,不断改进冶炼工艺;机械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工匠们的技艺得到了极大提升。书院中,水利机械课程成为热门,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人才。】
【更令人惊喜的是,民间工匠受镇河龙启发,发明了小型家用排水泵,用于排除庭院积水;还有人设计出了蒸汽驱动的灌溉设备,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这些创新成果,让大明的水利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站在黄河岸边,望着运转有序的镇河龙,朱由检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不仅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和家园,更推动了大明水利科技的进步,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一声声机器的轰鸣,恰似大明王朝奋发图强的呐喊,昭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决堤的淮河岸边,看着浑浊的洪水冲垮茅屋,猛地将佩刀插进泥地:“当年渡江要是遇上这水势,咱的战船早成碎片了!”他转头对徐达,“把所有会打铁的降卒都拉来,十日之内给老子造出能抽水的铁疙瘩!”
刘伯温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八卦图:“陛下,《水龙经》说‘治水如治气’,此器械虽利,但需在泵体刻上镇水符文,再以黑狗血祭之,方能压制水患。”
徐达摩挲着腰间弯刀,盯着翻滚的浊浪:“等咱的排水机成了,不光能治洪,还能把元军的营地淹个底朝天!”
常遇春舀起一瓢洪水泼出去,大笑道:“老朱,到时候咱把黄河水抽干,看那些鞑子还怎么靠着天险躲!”
永乐位面
朱棣将镇河龙图纸重重拍在《永乐大典》编纂进度表上,目光如炬:“解缙!把这治水奇术编入‘河渠篇’,让后世知道我大明如何驯服水患!”
郑和捧着航海图出列:“陛下,若将此机装在宝船上,遇上风暴积水,可保船队无虞!臣下次出海,愿携样机测试!”
解缙推了推眼镜,兴奋地研磨:“臣定当以千言赋之!‘铁龙吐雾兮排浊浪,蒸汽轰鸣兮镇河殇’,妙哉!”
姚广孝轻抚佛珠,望着图纸摇头:“机械之力过猛,恐触怒河神。需在泵口悬挂百盏河灯,诵经七日,方可保平安。”
宣德位面
朱瞻基趴在排水机模型上,用蛐蛐草戳动叶轮:“杨爱卿,朕的御花园要是积水,用这铁家伙是不是一抽就干?先给朕的养鱼池装一台!”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愁眉苦脸:“陛下,造此机需大量黄铜,恐影响铸钱。臣建议先用陶土试制,成功后再换金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