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公司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一下子感觉自己啥都不是了。”一位资深同事无奈地叹息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望和悲哀。
更令我们感到极度不安的是,裴氏团队还在暗中试图对我们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决策机制施加深刻的影响。
他们精心组织各种看似专业实则别有用心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向我们大肆灌输裴氏集团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在这些活动中,裴氏集团的讲师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理念,试图将这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观念强行深植于我们心中,从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同时,他们还在关键的决策过程中刻意削弱我们高层的话语权,逐步将我们集团变成一个表面独立实则完全受裴氏集团幕后控制的傀儡,让我们集团失去了自主决策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面对裴氏团队如此步步紧逼、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集团内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动荡。同事们忧心忡忡地交流着,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这以后可怎么办啊?”“公司不会就这样被裴氏掌控了吧?”这些问题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盘旋。我们都在担心着公司的未来,一些同事开始对公司的决策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担忧。
他们担心裴氏集团的入驻会直接导致自己的工作岗位变得岌岌可危,薪酬待遇受到严重影响,更担心我们集团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逐渐失去自主决策的权力和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咱可不能坐以待毙,得想想办法!”有同事着急地喊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这些真实而沉重的担忧和不安,像一股无形却又强大无比的力量,在我们员工之间迅速蔓延开来,使得原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团队变得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然而,在这股汹涌澎湃的暗流之下,我们集团的核心团队并未选择放弃抵抗,而是坚定地挺身而出。
他们深知这场激烈较量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更清楚地明白裴氏集团的真正目的绝非表面上的合作那么简单。
为了应对裴氏团队的步步紧逼和严峻挑战,楚天当机立断地决定紧急召集核心团队成员,召开一次深度剖析、全面探讨的战略会议。在会议召开之前,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楚天深知此次会议的关键意义,他和谦千在办公室里,对着墙上巨大的集团业务版图沉思良久。办公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他俩的声音,他们目光在业务版图上缓缓移动,从各个区域的市场覆盖,到不同业务线的盈利分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随后,他们迅速开始整理近期裴氏集团入驻后,集团各业务线受影响的数据资料。
他们先从市场部门调来了市场份额的详细数据报表,仔细对比裴氏入驻前后的数据变化。发现原本稳定增长的市场份额,在裴氏入驻后出现了明显的波动,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了下滑趋势。
他们进一步分析各产品线在不同市场的表现,发现裴氏推行的新营销策略,打乱了千氏原有的市场节奏,导致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
接着,他们又查看项目进度的相关资料。裴氏入驻后,新的审批流程和资源分配方式,使得多个重要项目进度延迟。他们详细记录每个项目延迟的时间节点、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
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客户反馈部门提交的报告显示,裴氏引入的新服务流程,使得客户在咨询和售后过程中体验变差,客户投诉率上升了近三成。
楚天和谦千深知,客户满意度的下滑如果不及时解决,将对集团的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他从这些数据中仔细挖掘裴氏集团行动的脉络,试图找出对千氏集团造成核心冲击的关键因素,为会议讨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楚天秘密安排了最信任且能力卓越的助手,深入调查裴氏集团的背景信息。助手动用了所有可能的人脉资源,穿梭于各种商业场合,与曾经和裴氏有过合作或竞争的企业人士交流。他参加各类行业研讨会,从侧面打听裴氏集团的内部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助手收集到了裴氏集团过往的大量商业并购案例。他仔细研究每一个案例,分析裴氏在并购过程中的策略和手段。发现裴氏通常会先通过看似合理的合作条款进入目标企业,然后逐步掌控核心业务,最终实现全面控制。在当前的市场布局策略方面,助手了解到裴氏正试图在多个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千氏集团所在的行业正是其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
关于裴氏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助手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了一份详细的架构图。从中可以看出,裴氏集团内部层级分明,决策高度集中在少数核心高层手中。核心决策层的行事风格和商业理念也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以激进的市场扩张和成本控制为主要手段,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助手力求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对手,为会议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