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座仪式之后数日,李治再次在仗卫的扈从、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
此次会见五十大德高僧,讲述其造寺之原由:
“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
洋洋洒洒一篇骈文,侍臣及僧听了,无不为之感动哽泣!
张川柏跟着抹眼泪。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即便是太子,也会为此感到遗憾。
会罢大德高僧,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
此外,皇帝李世民撰写《大唐三藏圣教序》,李治写《述三藏圣教序记》,都由褚遂良书写后刻碑。
玄奘法师登台,自述诚愿,略述皈依佛门经过、赴天竺求法原因、皇帝父子护法功德等。
从此,大慈恩寺成为长安乃至大唐最着名的寺庙之一。
离开大慈恩寺时,张川柏看向一处空地……再过几年,那个地方会建一座高30丈的石塔。
不知道,后人登上那座塔,会不会看到千年的岁月流转。
追忆建造佛塔的人。
为了大慈恩寺落成一事,张川柏跟着忙前忙后,事情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休息。
贞观二十三年的脚步,一步步逼近。
……
安安稳稳地睡了一夜,张川柏刚睁开眼,就觉得好冷。
推开窗一看,寒风扑面而来,院子里白茫茫一片,原来是下雪了。
唐代处于气象史的温暖期,但长安也不是不下雪……相关的唐诗有许多。
有一首诗说“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诗人同情贫寒的百姓,希望雪不要下得太大。
今日休息,张川柏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服,一层又一层,裹得像粽子。
大壮提了热水进来,给张川柏洗脸。
“早上吃什么?”
“羊肉汤饼。”大壮回答。
“太好了!”张川柏眉开眼笑。
大冷的天,吃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面,可以驱走风寒。
牙膏和香皂都是自家做的,张川柏洗漱完神清气爽,坐在镜子前。
一个新罗婢过来,熟练地给他梳头发。
阿娘进长安之后,家里的伙食越发精细,一家人都长圆润了。
张川柏身高“tututu”增长,肌肉也“tututu”增长。
镜子里的小郎君,高高壮壮、英姿勃勃,像个随时可以征战沙场的少年将军。
出门的时候,披上猞猁皮的大衣,更显魁梧贵气。
路过的婢女都低下头红着脸。
唉呀!
原来三郎君也这么大了!
吴秀看到张川柏,也笑着夸赞:“三郎壮实了!乍眼一看,比远志还大只。”
主要是三郎习武,吃的东西都长成了肌肉。
张川柏得意地看向张远志。
张远志:“我听闻将军都有将军肚,你将来也会挺着一个大肚子,跟怀胎八月似的。”
张川柏愣住,迟疑地说:“那我从今日起,只吃七分饱?”
下一刻,甄玉带着厨娘,把香喷喷的羊肉汤面端出来了。
张川柏:“还是从明日起吧!今日还得吃饱。”
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减肥?
再说,我这不是肥,是强壮魁梧!下一刻就能扛鼎的那种!
羊肉汤带着胡椒香气,喝进肚里,整个人都暖暖的。
一家人埋在面汤的烟气中,吃得心满意足。
一碗面吃完,甄玉说:“升座仪式那日,我们在人群里看,带了自己做的冰糖葫芦。周围的人问怎么做的,我告诉了他们。”
“嗯,说就说吧!”
也许不久之后,就能看到街头卖冰糖葫芦的。
……
十二月底,金胜曼的弟弟,新罗人金春秋入长安觐见皇帝。
金春秋跟金胜曼姊弟相见、泣涕涟涟,关起门叽里呱啦说了半天的话。
门口的人,频繁听见一个名字……张川柏。
第二天,金春秋到江都侯府。
“金春秋要见我?金胜曼有没有来?”张川柏问。
门房回答:“就是金春秋一人,带着几个随从。”
“哦……到前面正堂见吧!”
金春秋的来意,张川柏能猜到。
无非就是,关于让新罗人去倭国做监工的事。
张川柏开门见山:“你来长安,就是为了去倭国的事吧?新罗对大唐向来恭敬,所以大唐给你们机会,成为唐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今后你们全部都说汉语。一家人齐心协力,对付不恭敬的蛮夷,你说对不对?“
“是……但是,新罗人少,百姓不想去倭国,也希望朝廷能够体恤。”金春秋说。
他很无奈啊!
阿姊一进长安,就再也没有回去。
新罗从一个国,变成了大唐的鸡林州。
他和金胜曼私下决定暂时蛰伏,保存新罗的实力……若人口都被大唐拉去“监督”挖矿了,还有什么实力?
知道这个主意是张川柏出的,金春秋特意找上门。
张川柏一脸悲天悯人的神色:“我当然知道百姓艰难。所以,让新罗人去倭国‘就食’啊!跟在大唐身后,不会让你们吃亏的。从前,倭国帮着百济,欺负新罗人。现在,你们不是正好去讨债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