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棋局动了

作品: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作者:爱跳的小袋鼠|分类:都市|更新:2025-04-13 10:00:56|字数:4308字

10月22日清晨,四九城西郊,一辆挂着“京Z”牌照的深灰色公车驶入科技部下属高新技术发展研究中心。

车上下来的是大夏国家政策研究室一处处长袁泽,与科技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周振南。

两人此行目标明确——调研星城市模式,并形成政策评估建议。

他们手中拿到的,并非普通调研令,而是一份盖有大夏中秧财经委员会与大夏最高人事部联合印章的“联合试点观察函”。

文件标题很长,却只有一句话让人不寒而栗:

“星城市是否构成地方治理权力边界的特殊样本,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与必要制衡性。”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央——正在认真考虑,李一凡的星城模式,到底是“地方异类”,还是“国家试验田”。

与此同时,李一凡正站在星城市高新区展示中心三楼,对着来自江淮省、岭南省、川南省的三组副厅级代表团,进行闭门讲解。

“我们不是在搞技术突围。”

“我们在构建的是:地方主导型治理+战略科技链条闭环+资本配置能力+制度容错机制的四维并行系统。”

“这不是给你们看的,是给未来十年的体制准备的。”

江淮省代表团首席——江淮省副秘书长马承志,目光闪动,缓缓点头。

“你们这是用整个城市,顶起一个部委的工作量。”

李一凡微笑,却没有否认。

这场闭门会的背后,是李一凡悄然铺设的“外围同盟”。

江淮,是赵建国牵线的改革试验地之一,也是“中部协作机制”最早的支持者。

岭南,曾与李一凡在召阳有过“产业标准输出合作”,如今正试图引入星城机制中三项基金调配方法。

川南,则是军工配套重地,对中微公司提供光电材料方向基础组件。

这三个地市若能形成联动带,就意味着——李一凡的试验,就不再只是“星城市”的孤例。

而是一个东中西三点联动的“新路径雏形”。

这一步,远比“守住机制”更危险。

当天下午,潇湘省委组织部一位内部线人将一份名为《中层结构再平衡提案反馈意见汇总》的内部件通过非正式渠道送至赵斌手中。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署名“X”的批注:

“系统设计不宜以围堵思维对待前沿试验,若再有加压,极可能引发系统性抵抗情绪,降低干部信心。”

赵斌将材料交给李一凡时只说了一句:

“他们自己,也开始犹豫了。”

李一凡点点头。

他知道,在这个阶段最怕的,不是敌人强硬,而是敌人开始动摇。

因为动摇,说明对方开始出现分裂——而这,才是最好的破局窗口。

当晚十点,市委常委会再次召开。

这是一次“反常”的会——没有议题,只有“分析”。

李一凡将当天下午收到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调研函”复印件分发给所有常委。

“中央开始盯住我们了。”

他顿了顿:“但你们别紧张,这是机会。”

“我们既然已经被视作‘结构外的试验’,那我们就要——做给他们看,做得更完整、更漂亮。”

他宣布三项决定:

1. 设立“市委政策法规研究处”,由市委秘书长梁国涛兼任主任,专门负责政策解读、制度备案、对接中央政策接口;

2. 组建“改革观测数据平台”,接入中央调研系统API接口,每周公开上传政策试验指标变化数值,做到完全对外透明;

3. 启动“全国交流机制”,欢迎其他地市派员驻点实习,构建多地干部互访机制,开放全系统运行路径。

“我们不躲,我们迎。”

“他们要看,就让他们看个够。”

翌日,四九城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召开闭门会,袁泽在汇报中只说了一句话:

“星城市——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愿意全结构暴露给国家系统的城市。”

“它不是不合规。”

“它是超规——但不是对抗,而是主动反馈。”

这句话,让中央内部一部分“观望派”彻底安静下来。

潇湘省委财经办,唐志衡眉头紧锁。

连续两日,无人再在内部会议中提“降格建议”与“削权操作”。

财经委办公室一位副主任甚至在茶歇期间悄声提醒他:“现在继续出手,已经是‘政治性过敏’。”

唐志衡没有发火,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道:

“中微那份德系设备替代图,更新到什么阶段了?”

那人答:“完成替换率42.5%,预计年底突破60%。”

他顿了顿,加了一句:“他们居然真的干成了。”

而在这个节点,一位此前一直被视为“观望派”的人物——省委常委、岳麓区原书记、现任省委宣传部长王志明,突然私下找到了赵斌。

他只说了一句话:

“书记这条路,不能让别人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第471章 棋局动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第471章 棋局动了并对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