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妈!”
贾东升骑车载着秦淮茹去轧钢厂上班。
昨天刚定下办酒席的时间,今天就开始通知亲戚和朋友。
无论关系远近,无论哪一方的亲戚,都得贾东升当面通知。
这是礼数!
夫妻俩刚进厂区,就撞见愁眉不展的傻柱。
“柱子!过两天别忘了喝哥的喜酒啊。”
贾东升拍了下傻柱的肩膀,对方竟然没反应。
“想啥呢?”
贾东升问傻柱。
“我在想,你大爷和你大妈真不是东西!”
傻柱一直在琢磨早上发生的事儿。
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儿。
他长这么大,从来没吃过贾东旭的饭。
以前也试图去蹭饭,都被贾卫民或贾张氏拒绝了。
昨晚他说他想看贾东旭的相亲对象,原本是一句玩笑话。
以为贾卫民不会让他去贾家。
结果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贾卫民不仅同意他去贾家,还亲自给他倒酒,把他感动的跟王八蛋似的。
现在想想,就特么是个圈套。
贾卫民夫妇想灌醉侯素娥,让她和贾东旭把生米煮成熟饭。
又不想背负坏名声,所以就让他一起喝酒。
然后让他背黑锅。
真特么是又当又立!
“额……他俩确实不是东西。”
“你能意识到这一点,说明你不傻!”
“其实昨晚他们想算计我和我媳妇。”
“我俩发现情况不对,直接走人了。”
贾东升没想到傻柱自己能透过表面看清本质。
怪不得他在原剧经常说,谁说他傻柱傻,谁比傻柱还要傻。
三人在食堂门口分开,傻柱回食堂,贾东升和秦淮茹回加工车间。
在车间门口撞见师父于德水。
跟他说起办酒席的日子,以及他这边会去多少人的问题。
“你就按十五桌准备吧,大概就是这个数。”
于德水沉思片刻,给了一个大概数字。
从业三十多年,想拜他为师的工人成千上万。
受他点拨的人也不少,其中不乏资质上佳之人。
可最终他只收了贾东升这一个徒弟。
千顷地,一棵苗。
于德水表面对他散养,事实上时刻都在关注他。
他想将一生所学全部教给贾东升,也相信这个徒弟绝对能青出一蓝胜于蓝。
所以他才会决定,在贾东升办酒席的时候。
邀请他的亲朋好友前来赴宴,让大家见一见他唯一的徒弟。
这是贾东升第一次在于德水亲朋好友面前亮相。
同时也是继承于德水人脉关系网的第一步。
贾东升跟在于德水身边,口袋里永远揣着纸和笔。
只要于德水教他东西,随时都能记录。
……
午饭时间,在食堂碰见何大清。
贾东升找他单独聊了几句,主要是看他有没有时间。
他这场酒席大约需要六十桌,何大清一个人掌勺肯定不行。
先看看何大清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有,就让何大清负责此事。
如果没有,贾东升需要提前再约一个大厨。
“这事儿交给我吧,别说六十桌,八十桌都没问题。”
“不过这钱……”
何大清一听要做六十桌酒席,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他们做酒席的时候,一般分为三种收费方式。
第一种,主家,也就是办酒席的人家。
主家提出每桌酒席的规格,大厨给出菜单,和主家确认以后。
主家把钱给大厨,由大厨负责采买。
只要酒席的菜品和菜单一致,挣多少钱看大厨的本事。
第二种,主家负责采买,大厨只管做饭。
然后按照每桌酒席的规格收取费用。
规格越高收费越高,都是一口价。
第三种,主家带大厨一起采买。
收费按桌计算,收费方式与按酒菜规格收费相似。
却又不太一样,按照规格收费是一口价。
而按桌收费相当于计件收费,算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
虽说贾东升是第一次办酒席,但是由于他爹的缘故,他从小没少吃席,对此不算外行。
贾东升的父亲贾卫华是南锣鼓巷有名的账房先生。
闭着眼打算盘也能分毫不差,并且写的一手好毛笔字。
叁大爷打算盘和毛笔字都是跟贾卫华学的。
在贾东升小的时候,大家都特别穷,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
贾卫华凭借一手好算盘和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账房先生。
胡同里甭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当账房先生。
请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贾卫华打算盘和记账是一把好手,从没有过错账。
第二,贾卫华写了一手好字,无论是喜联还是挽联。
好字总会给办事的主家增光添彩,所以大家都爱请他。
贾卫华去当账房先生,按规矩必须得随份子。
随多少都无所谓,不随不行。
既然随份子,就有去搂席的资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