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皇极殿会议二

作品:挽明|作者:富春山居|分类:历史|更新:2018-07-23 20:43:19|字数:7666字

《三朝要典》乃是阉党党羽借此罗织罪名陷害正直之士,献媚客魏,中间颠倒是非,天良灭绝,应请销毁…”

身为《三朝要典》的编撰官,黄立极听了异常气愤。他正想指责刘鸿训是一派胡言,颠倒是非的时候,皇帝却拦在了他前面说到:“去把《三朝要典》的核校官员叫上了,让朕听听这《三朝要典》究竟捏造了什么样的事实?”

崇祯的乾纲独断,让殿内的官员都平静了下来,等待着《三朝要典》核校官员的到来。

孙国敉跟着一位太监,穿过了宽阔的皇极殿前的广场,走上了皇极殿的月台。

在殿外的廊下,他停下来深深呼吸了一口气,才在太监的催促中,跨进了殿内。

孙国敉在丹陛前的地砖上,对着宝座上的崇祯行了叩拜之礼。站在东西两侧的官员,都注视着这位运气不佳的《三朝要典》核校官。

孙国敉行礼完毕后,就听到了皇帝的询问,他头也不抬,双手撑着冰冷的地砖回道:“臣这些日子来仔细校核了《三朝要典》一书,臣以为除了文字上小有瑕疵之外,并无大的问题…”

听了孙国敉的证言,东林党出身的官员们都相当吃惊。刘鸿训更是不顾一切的质问道:“孙国敉,你怎么能如此丧心病狂,颠倒黑白。难不成,你已经被阉党收买了?”

李夔龙顿时站出来弹劾刘鸿训道:“臣要弹劾刘侍郎君前失仪。当着陛下的面,就敢公然威胁作证的官员,可想而知他在背后,是怎么『操』弄权柄的…”

孙国敉和东林党之间关系密切,他之前又是因为上书请驳正《三朝要典》而被发配去坐冷板凳的,因此当皇帝说要询问他对于《三朝要典》的意见时,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几个月之前,还认为《三朝要典》的内容不是事实的孙国敉,居然当着皇帝面反口了。

这顿时让东林党人在这场争辩中落入了下风,甚至于一些中间派系的官员,也开始隐隐怀疑东林党反对《三朝要典》的用意来了。

跪在地上的孙国敉,对于刘鸿训的训斥充耳不闻。只是他按在地面的手掌,此刻却紧紧的握成了拳头。

孙国敉用中指的指甲紧紧扣住了掌心,才强制忍住为自己辩解的欲望。在皇史宬内坐了数个月的冷板凳之后,孙国敉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就算是奢谈道德的东林党人,一样也势力的很。

他枯坐在皇史宬里,像一座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时,东林党人似乎也就把他同样给遗忘了。

因此当皇帝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的时候,他也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同东林党人之间的情谊。

看着东林党在朝会中完全处于下风,不仅翻不了旧案,甚至于有可能被首辅黄立极借机发作,对东林党进行清洗的时候,几位东林领袖终于站了出来。

朱由检看着刘宗周、韩爌、袁可立等人一起出面为刘鸿训求情,便不动声『色』的说道:“难不成,朕就看着刘侍郎抹黑皇兄而无动于衷吗?天下百姓到时要如何看待朕?

朕的帝位传之于皇兄,皇兄若是昏聩无能的话,那么朕这个大明天子又算什么?

福王叔上疏,说要上京侍奉郑太贵妃,而朕却连皇兄的死后之名都保不住。

人家是母慈子孝,朕这边却是兄昏弟傲吗?朕倒是想要问问,诸卿究竟是意欲何为?”

东林诸人一时哑然,不知如何解开崇祯的心结。地位超然的孙承宗不得不站出来说道:“老臣以为,福王虽有孝心,但是祖宗自有法度,不可轻慢。

老臣愿意亲自去洛阳,劝说福王打消这个念头。至于黄宗羲一案,不如早做了结,免得被有心人『操』弄,伤及国本…”

袁可立也出面说道:“老臣身为刑部尚书,对于此案,不敢推卸责任,愿意接受陛下的责罚。

不过请陛下明鉴,若是想要维护先帝声名,处理此案的动静自然是越小越好。若是陛下处置的过于严厉,被天下人知晓,恐怕有损先帝的威望…”

朱由检看着几位东林领袖,沉默了一会才说道:“福王叔上京一事,本就是天家私事。

如今京城纷纷扰扰,朕也不想横生枝节,就让王叔上京呆上一段时间,待京中风平浪静之后,再打发他回地方上去吧。

至于黄宗羲的案子,既然各位都想要平静的处置了,朕也不为己甚。黄首辅,你以为呢?”

黄立极抬头看了崇祯一眼,才无奈的说道:“现在是大明四海不靖之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孙、袁两位如此体恤朝廷,老臣又怎么会反对呢…”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www.zuiaixs.net)挽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挽明》,方便以后阅读挽明第114章 皇极殿会议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挽明第114章 皇极殿会议二并对挽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