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
重机枪的子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出,那十几个骑兵连人带马瞬间被打成了筛子,鲜血染红了身下的积雪,尸体倒在地上,再也没了动静。
看到这一幕,剩下的猛谷骑兵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只能无奈地放下武器,翻身下马投降。
至此,第948师占领乌略盖的任务圆满完成,但所有人都清楚,前方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重镇等待着他们去攻克,战斗远未结束。
与乌略盖战场上的硝烟弥漫不同,此时的日不落国首都伦敦,
正沉浸在一种平静而有序的日常之中。
位于伦墩市中心的盛思街道,是一条典型的英伦风格街道,街道两旁排列着整齐的红砖小楼,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放着精心打理的盆栽,街道上铺设着平整的石板,阳光洒在石板路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
上午十点左右,一名穿着墨绿色制服的邮递员骑着一匹棕色的老马,慢悠悠地沿着街道前行。
他的马鞍上挂着一个大大的帆布邮包,里面装满了各种信件和包裹。他熟练地勒住马缰绳,在每一户人家的邮箱前停下,从邮包里取出对应的信件,仔细核对了门牌号后,将信件投入邮箱之中。
一封、两封、三封……他的动作麻利而娴熟,仿佛已经重复了无数次。投完最后一户人家的信件后,邮递员轻轻拍了拍马脖子,骑着马渐渐消失在街道的尽头,只留下街道两旁的邮箱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着它们的主人前来开启。
那些被投入邮箱的信件,有的装着远方亲友的问候,有的是商家寄来的账单,还有的,则承载着足以让整个家庭掀起波澜的消息。
它们在邮箱中静静地躺着,感受着从邮箱缝隙中透进来的微凉空气,等待着夜幕的降临,等待着主人归家的脚步。
时间一点点流逝,夕阳渐渐沉入西边的天际,给伦墩的天空染上了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结束了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中。
有的人脚步匆匆,一心想着早点回到温暖的屋里吃上一顿热饭,根本没有注意到门口邮箱的存在;有的人则习惯性地停下脚步,打开邮箱,想看看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信件。
玛丽就是其中之一。
她今年三十多岁,是一位典型的英国家庭主妇,丈夫汤姆是日不落国军队的一名士兵,半年前被派往遥远的华夏国执行任务,从此便踏上了征程。
刚开始的几个月,汤姆还会时不时地寄信回来,告诉她在华夏的见闻,叮嘱她照顾好自己和家里的孩子。
但自从三个月前,汤姆的信件突然停止了,玛丽寄出去的信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这三个月来,玛丽每天都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她无数次在梦中梦到丈夫出事的场景,醒来时总是满脸泪痕。她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丈夫了。
今天晚上,当玛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她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打开了邮箱。
当她看到邮箱底部那封熟悉的信封时,她的心脏猛地一跳——信封上的字迹,正是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汤姆的笔迹!
玛丽的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封信,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她迫不及待地撕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借着街道上昏暗的路灯,仔细地读了起来。
“亲爱的玛丽,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或许正在华夏的土地上做着苦力,但请你不要担心,我还活着……”
刚读到开头,玛丽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下来,激动、欣喜、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一时间难以平复。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玛丽的脸色渐渐变得惊讶起来,她甚至忍不住惊呼出声
:“啊,我的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
信中,汤姆告诉她,日不落国的军队在华夏战场上遭遇了惨败,他所在的部队被华夏军队击败,他和其他许多士兵一起成了俘虏。
之前在国内时,她就曾在街头巷尾听到过一些关于军队在华夏战败的谣言,当时她还以为那只是无稽之谈,根本不愿意相信。但现在,丈夫的亲笔信却证实了这个让她难以置信的消息,原本以为的谣传竟然是真的!
玛丽继续往下读,越读越是心惊。信中说,华夏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可以用金钱将被俘的士兵赎回,只要日不落国政府愿意与他们谈判并支付相应的赎金,士兵们就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家人的身边。
然而,让所有被俘士兵感到寒心的是,日不落国政府竟然迟迟没有与华夏国谈妥赎人的事宜,仿佛已经将他们这些在异国他乡受苦的士兵遗忘了。
更让他们气愤的是,高卢国的政府已经率先与华夏国达成了协议,将第一批被俘的高卢士兵赎了回去,而他们这些日不落国的士兵,却只能继续在华夏的土地上做着苦工,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等待着一个遥不可及的归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