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里应外合

作品: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作者:三月流雪|分类:历史|更新:2025-01-28 22:08:47|字数:4092字

王凌身高大约七尺二寸左右,生的眉清目秀。

此时这张清秀的脸庞上满是尘土。

张新听他自报名号,面色惊讶。

“你是阿娇的弟弟?”

王凌这个名字,在后世的名声不小。

反抗司马氏的淮南三叛,第一叛就是他干的。

嗯......不对。

三叛那是司马家的说法。

应该是淮南三起义才对。

只不过王凌的运气不是很好。

先是一起合谋的外甥令狐愚病逝了,导致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因此心惧,于是向司马懿告密。

王凌不知杨康告密,又派心腹杨弘去联络新任兖州刺史黄华,没想到黄华和杨弘又一起给他卖了。

结果司马懿搞了个突然袭击,王凌准备不足,未免祸及百姓,只能无奈的选择投降,最终身死族灭。

蒋济曾评价他:文武俱赡,当今无双。

“不曾想王凌竟然是阿娇的弟弟......”

在张新心中,司马氏的死罪又加一条。

嗯,还有弘农杨氏。

“是。”

王凌从怀中掏出一块绢帛,“这是族姐的信。”

族姐,就是堂姐弟。

典韦上前接过,转交给张新。

张新打开一看,确实是王娇的笔迹。

王娇在信中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近况,随后让王氏在张新收复并州之时,尽量提供一些帮助。

张新看完信,抬起头来。

“不知王氏欲如何助我?”

“回君侯。”

王凌略微躬身,“城中蛾贼大多集中在西、南二门,东门的守军较少,只有千余。”

“家主已联络好了城中大姓,共得家兵五百余人,会于明夜子时突袭东门,迎接姐夫大军入城。”

太原王氏不是大姓么?怎么还要联合数家才能凑出五百多家兵?

张新心中疑惑,又问了王凌一些城中的细节。

王凌一一回答。

张新略作思索,开口喊道:“高顺、孙轻。”

“末将在!”二人出列抱拳。

“明日你二人领兵攻西门。”

“诺。”

“张辽、徐晃。”

“末将在!”

“明日你二人领兵攻南门。”

“诺。”

对于王凌的到来,张新并没有怀疑。

若非真正的自己人,不可能知道他与王娇的关系,也不可能伪造出这样的一封信来。

既然要夜袭东门,那么白日里的攻城,索性就再猛烈一些,最好能迫使郭大将东门守军调过来一些。

这样王氏夜晚行事之时,成功率也会高上一些。

安排完任务,张新令众将各自回去歇息,随后拉着王凌,伸手为他拭去脸上尘土。

“君侯......”

王凌下意识的躲闪,神情拘谨。

“叫姐夫。”张新微微一笑。

王凌略微放松,“姐夫。”

“坐吧。”

张新擦完土,拉着王凌做到身边,温声道:“你可有表字?”

王凌摇摇头。

“凌年未及冠,尚无表字。”

“那我便唤你阿凌了。”

张新微微一笑,“阿凌,城中各处皆有黄巾把守,你是如何出来的?”

“城墙之下有一狗洞,位置较为隐秘。”

王凌尴尬道:“凌身形瘦小,这才能钻出来,也正因如此,家主才派我出来送信。”

张新点点头。

七尺二寸,大概也就是一米六五左右,确实算得上身形瘦小。

难怪王凌一脸尘土。

随后张新问出了自己心中疑惑。

太原王氏的名声那么大,怎么家兵才那么点?

“姐夫说的那是晋阳王氏吧?”

王凌挠头,“我祁县王氏虽在本地有些威望,但还算不上特别大的大族。”

巴拉巴拉......

张新恍然。

原来太原郡有两个王氏。

一个是晋阳王氏,一个是祁县王氏。

这两家虽然都姓王,但并没有血缘从属之类的关系。

晋阳王氏发家较早,先有王柔在朝廷担任护匈奴中郎将,又有其弟王泽担任代郡太守。

这个王柔不是张新家里那个,只是同名。

相比之下,祁县王氏直到中平元年时,才出了一个王允,担任豫州刺史。

距今也就堪堪四年时间。

而且王允这个豫州刺史,只当了一年,便因为当初揭发张让交通黄巾之事,被张让给撸了下去。

现在还在外地避祸呢。

都躲了好几年了。

在这个时间点,人们提起太原王氏,首先想到的便是晋阳王氏。

至于祁县王氏,目前还差点意思。

张新解开心中疑惑,安排王凌住下。

次日,高顺与张辽遵从张新之令,猛攻西、南二门。

汉军攻势之猛,数次差点登上城头。

郭大心急如焚,亲自站上城头指挥,鼓舞士气,随后又令人去东、北二门抽调守军,前来支援。

张新站在望楼上,远远望见郭大调兵前来,下令鸣金收兵。

随后又派人前去喊话,动摇城中守军士气,做出一副一切如常的样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方便以后阅读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第171章 里应外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第171章 里应外合并对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