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粮,此刻都便宜他了。
“恭喜牧伯,大胜黄巾。”
荀攸迎了上来,笑道:“此战牧伯以两千弱旅,杀的徐和万余大军全军覆没,待到消息传开后,日后再行招抚黄巾,想来能够事半功倍。”
张新笑笑,随后叹了口气,“可惜我兵甲不足,此战还是伤亡了三百余士卒,若是兵甲足备,我军何至于有此伤亡?”
从整场战斗的过程来看,别的不说,若是张辽那半圈的士卒都能有一面盾牌,伤亡起码能减少一半。
若是能将弓弩之类的全部配齐,或许连百人的伤亡都不会有。
“形势如此,非牧伯之过也。”荀攸宽慰道:“君侯此战,无愧名将风采。”
“是吗?哈哈哈。”张新挠头。
被荀攸这种人夸,感觉还是蛮好嘞。
清点完物资,张新下令掩埋死者,救治伤员。
同时让平原太守买了些牲畜过来,在营内杀猪宰羊,犒赏三军。
正在众人酒酣耳热之际,营外忽然来报,太史慈来了。
“子义来了?”
张新眼睛一亮,“快快快,快请进来。”
随后又觉得这样似乎不够礼贤下士,张新改口道:“等等,我亲自去迎。”
来到营门外,张新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太史慈,管见,以及......
徐和。
张新十分惊喜。
“子义何时到的青州?”
“回君侯,昨夜刚到。”太史慈行了一礼。
一旁的管见等人亦是行礼。
“好好好。”
张新一把抓住太史慈和管见的手臂,笑道:“我等正在庆功,子义、管见,你们来的正好,走,喝酒去。”
一行人回到帐中。
至于徐和,张新让人将他先押了下去,好生看管。
现在不是处理他事情的时候。
回到帐中,张新让人给太史慈和管见加了位置,随后举杯共饮。
一杯酒下肚,张新开口问道:“子义如何擒的徐和?来,给我说说。”
太史慈巴拉巴拉。
在接到张新的书信后,太史慈用最快的速度整顿好了水军,开赴青州。
和张新之前计算的速度差不多,水军顺风南下,只用了不到两日,便抵达了黄河入海口附近。
随后逆流而上,速度就慢下来了。
直到昨夜,水军行到安德附近。
太史慈作为青州人,熟知青州地理,深知若要封锁黄河,就必须拿下安德。
因为在河北七县之中,唯有平原与安德靠近黄河。
于是太史慈决定,先去安德看看。
若有机会,便直接拿下安德,若是没有,那就再去平原。
斥候来到安德,发现城上守军十分懈怠,便去回报太史慈。
其实也不怪守军懈怠。
所有人都知道,目前青州只有张新在平原有三千军队,正在与徐和对阵。
谁也想不到,黄河上会摸过来一支水军。
太史慈得到回报后大喜过望,当即命士卒做好准备。
等到寅时人最困的时候,太史慈下令全军出发。
水军士卒将平时用来上下船的那些梯子拆了下来,临时充作攻城梯,扛着梯子就往十余里外的安德行去。
来到城下,城头上不见一个守军,全部都在睡觉。
太史慈就这么无比轻松的拿下了安德。
彻底控制住城中局势之后,太史慈下令,让麾下士卒头裹黄巾,不改旗号,假装城池还没丢。
随后派出斥候,去找张新报信,问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结果斥候还没出发,徐和就回来了。
在得知徐和就是贼酋,河北大局已定之后,太史慈干脆亲自来了。
“好,很好,非常好。”
张新夸赞道:“子义智勇双全,有大将之风。”
太史慈连忙表示谦虚。
正事说完,那便是开怀畅饮了。
是夜,大营之内笑声不断。
将领们吹牛讲趴,士卒们大快朵颐,大口吃肉。
当然,那些黄巾俘虏张新也没忘了,自家麾下士卒吃肉,也分了一碗汤给他们喝。
暖暖的肉汤下肚,原本惶恐的黄巾俘虏,心中顿时安定不少。
他们作为反贼,失败被俘,不死已是恩典。
没想到竟然还有肉汤能喝!
州牧仁慈啊......
次日,张新醒来,命人将张牛角和左豹叫了过来。
待二人来到后,张新说明了一下徐和的事,随后让人把徐和带了上来。
徐和披头散发,面色憔悴,昨夜显然是没有睡好。
来到帐中,徐和冷哼一声,抬头上看,长立不跪。
张新也不介意,笑道:“徐和,你看看他们是谁?”
徐和闻言瞥去,陡然瞪大了眼睛。
左豹昨天他见过,但张牛角怎么也在这里?
这人可是张宝的死忠啊!比左豹还要浓眉大眼的人,也投敌了?
张新观他面色,趁机说道:“徐和,我昨日之言,你可信了?”
“少将军没有骗你。”左豹也道:“他确实是在尽力为我等黄巾谋一条活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