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
张辽看着斥候,面色不满。
“你这是哪里听来的谣言?”
龙门一战,吴匡全军覆没,徐荣成为孤军。
从蒲津到绛邑之间一马平川,徐荣怕遇上董卓骑兵,不敢向绛邑方向撤军,只能从风陵渡过河,去华阴投赵云。
赵云得知吴匡全军覆没,急忙派人前往探查。
结果是屁事没有。
张新军早已退入陉道,董卓撤军。
荀攸身为军师,在张新没有特别任命代理人的时候,他就是二号。
分兵之后,各部所有情报一律一式两份,一份送张新,一份送荀攸。
这么大的事,赵云自然也需向他汇报。
荀攸知道了,张辽也就知道了。
吴匡虽败亡,但张新本部压根就没和董卓交手,何来死了一说?
“是真的啊。”
斥候焦急道:“消息是从长安那边传出来的,说董卓斩了君侯。”
“刚开始小人也不信,但那传言说的有模有样,于是小人便到长安探查,却看见君侯的大纛被挂在长安城门外,周围全是驻守的董兵!”
“就连朝廷也下诏给君侯办葬礼了......”
“这......”
张辽连忙问道:“你可确定,那就是君侯的大纛?”
“千真万确!”
斥候一脸悲戚。
他原是青州黄巾,承蒙张新恩德,全家重新分了土地,这才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张新死了,他又如何能不伤心?
这么好的君侯,以后怕是再也没有了。
“啊?”
张辽愣住,“难道君侯真的......”
张新的大纛在军中自然无人不识。
这名斥候既然亲眼见过,想来不会有错。
纛旗繁复,不好仿制。
就算能够仿制,董卓也没那么无聊,做个假旗去到处说人死了。
张新都退兵了,他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荀攸冷静道:“君侯若是真的有失,就算徐荣、韩浩等新投之人起了二心,牛丰、王猛久随君侯,也必会派人来报。”
“再者说了,董卓若是真的斩了君侯,那么挂在长安城外的就不是纛旗,而是君侯的首级了......”
张辽与那斥候闻言,略微放下心来。
“那君侯的大纛......”
荀攸想了想,开口道:“我亲自去河内一趟,问问清楚。”
赵云给的情报,是张新本部未损,尽数退入陉道。
牛丰、王猛等人最近送来的情报也没有异常。
可张新的纛旗却莫名其妙的到了董卓手里,甚至就连朝廷那边,都开始办葬礼了?
荀攸思来想去,总感觉张新似乎是在和董卓玩一些很花的东西。
“那就劳烦军师了。”
张辽点头答应。
“文远将军最近要注意军心。”
荀攸叮嘱道:“君侯身死的流言传出,士卒定会受到影响。”
“青州有失,我军本就军心震动,若是再让士卒信了此言,大军崩溃恐怕就在眼前了!”
“军师放心。”
张辽郑重道:“辽省得。”
荀攸带了几个护卫,一路上快马加鞭,怒气冲冲的到孟津渡河,去找张新。
从轵关陉出来,不远便是轵县。
轵县的东南方向就是孟津渡。
当初张新、董卓、王匡等人扎下的大寨就在这一片。
虽说大半年的时间过去,筑成这些大寨的木材早被附近百姓拆走不少,但一些夯土结构的营墙等轮廓,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此时这些大寨,正好可以用来临时安置河东百姓。
荀攸来到大营之中,见到王猛、牛丰等人。
“军师。”
王猛等人见到荀攸,连忙上前行礼。
“君侯呢。”荀攸直接问道。
“呃......”
王猛与牛丰对视一眼,“去幽州了。”
“什么?”
荀攸惊愕道:“他去幽州做什么?”
“捅袁绍屁股。”王猛实话实说。
“捅......”
荀攸哽住,随后大怒道:“这不是胡闹么?”
“青州有失,军心震动,如此危急之时,数万大军之存亡,皆系于他一人之身!”
“他不想着尽快解了青州之围,稳定军心,居然敢在这个时候丢下大军,跑去袭击袁绍之后?”
荀攸终于明白,张新为什么会用徐荣和吴匡去守渡口了。
原来他自己带着大将跑了!
“你们两个干什么吃的?”
荀攸看向牛丰和王猛,“为什么不制止?”
牛丰弱弱道:“他是主公,我们谁能制他?”
“是啊是啊。”王猛疯狂点头。
荀攸强忍怒气,走到帐中挂着的舆图前仔细查看。
牛丰、王猛都是张新的亲近人,向来唯张新之命是从,和他们说这些根本没有用。
“这不对。”
荀攸指着地图上的黑山说道:“太行八陉,险阻难行,君侯与黑山黄巾交好,广为人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