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兕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整理灶台口中念念有词:
“今天是小年,愿财源广进,福气满堂。”
紫岸则轻声哼唱着童谣,摆放供果:“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小兕接着说:
“我们又不做坏事,上天也是说咱好话。
但对灶王爷还是怀有敬畏之心,我灶糖都买好了。
灶王老爷一定要多说点甜话,多说些吉祥话,祈求小兕子我,各个时空的家人们,都能平安顺遂利!”
劬攸九则手持鸡毛掸,四处清扫尘埃,口中念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兕惊讶,“咦,这不是王安石的那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紫岸心想:这平行时空,劬攸九毕竟也不是一个纯洁的李白呀……
“小年祭灶,仪式须谨记:一须祭拜,二须饮食,三须劳作,以送灶神,迎接好运!”
劬攸九:嘿,紫岸还是懂的,小年祭灶可是有不少讲究的。
小兕子:有没有我不知道的?说来听听。
劬攸九:首先啊,就是紫岸说的“1祭,2吃,3做”,这样才能有送灶神接好运的资格!
小兕子:哦,“1祭”具体是指什么呢?
劬攸九:在《温江县志》里就有记载哦,说是在小年这天,人们会在夜里,准备香花、酒果、灯烛、场糖、钱褚来祭灶神。
虽然灶神上天是二十四,但祭祀的习俗都是在二十三。
小兕子:原来如此,那祭灶神的时候都要做些什么呢?
劬攸九:按传统,小年这天早上醒来,得先把门窗、橱柜、灶台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还要给自己收拾一下,洗发沐浴,准备辞旧迎新。
小兕子:嗯,听起来还挺隆重的。我们不是每天都沐浴吗?去天然的河湖水塘里洗澡?
紫岸叹气说:“唉,今天几位哥哥要洗头哦,麻烦得很。”
小兕捂嘴笑,平日都是奴婢小欣帮着大家“干洗”。
也就是通常用每个人的“篦子”,用力插进头发里,再用力拉扯,把各种虱子、虮子、发屑、油垢等篦落,这就是所谓的“干洗”。
小兕时常感慨,古代就是天然,微生物太多了:“今天你们谁也逃不过,必须水洗。小欣,过来帮忙!”
小欣就开始帮着小兕给各位小郎君洗头了。
小兕感慨:唐朝,替公子梳头篦发的一般还是家人奴婢。可到了宋明,干这活儿的已经发展成一个行业,文雅点叫“待诏”,实际上就是理发匠了。
只见小郎君们撅着跪在地上,可乐坏了两个姑娘。
宇戦墨用铜盆、劬攸九用瓷盆、紫岸用木盆,各自盛满温水,弯腰俯身把头发浸在水里,由小兕子和奴婢小欣协助他们清洗。
小兕说:“好在几位哥哥能贴补家用,提供了丰厚的支持,咱用得起讲究的洗发水。”
她话锋一转:“至于穷人家,往往会从炉灶里捧起一把草木灰,混合清水用来清洗头发。当然,这些草木灰里含有天然碱,既能洗净肌肤、衣物,亦可擦拭各式杂物,真是一物多用。”
一旁的小欣,细心地搓洗着宇战墨的头发,听得小兕的话,忍不住点了点头:
“是啊兕姑娘,确实如此。小时候,我们也常用草木灰、米浆这些天然的东西。姑娘真是了不起,将皂荚中的皂荚肉晒干,用泉水煮成浓汤,再巧妙地加入各种香料,这味道真好闻,还好用。”
劬攸九:最重要的就是在厨房的灶台上摆上一盘水果、一盘糖果、一盘大枣,准备祭灶神。这样能让灶王爷的嘴巴甜甜的,好为家人们多美言几句呢。
小兕子:哈哈,那祭灶的时候还要说些什么呀?
宇戦墨认真的说:要说:“谢谢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请保佑家人,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顺遂!”
“好,一会儿你们都吃口灶糖再去,寓意甜甜蜜蜜。”
三个人洗好头,小兕就打发他们去赴约了。
在唐朝的时光里,洗个澡可不是一件随意的小事,尤其是对小兕来说。
那时的她,喜欢在三位小郎君外出时,在宽敞雅致的房间中央摆放一个巨大的“浴斛”,热气腾腾的水面荡漾,散发着淡雅的花草香气,同一池春水。
浴斛里有一张精致的“浴床”,小兕轻轻一坐,便仿佛身处于现代豪华浴缸中,水波轻盈,温暖恰到好处,令她浑身都松弛下来,仿佛世间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水波轻轻带走了。
有时,她与家中的丫头小欣相互配合,仿佛完成一场精心准备的仪式。
小兕灵巧地调节着水温,散放香花瓣,清香随风飘散;
而小欣则端起热水壶,温柔地向浴斛中注入温暖的水流,确保每一滴水温都恰到好处。
小欣手里拿着柔软的布巾,动作轻盈,细心地为小兕擦拭着身体,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熟练与温柔。
小兕则也不忘回馈这份关怀,转身为小欣擦去洗浴中的疲惫,动作温和,两人心意相通,默契十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