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抬手示意众人起身,接着说道 )“如今新得八国之地,需妥善管理。众爱卿说说,我们该派哪些人去治理才好?”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文臣武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探寻。
(几位武将相互对视一眼,其中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武将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后说道 )“皇上,皇后娘娘此番凯旋归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对那新得之地的情况想必最为了解。且皇后娘娘向来对治理国家颇有见解,臣以为,待皇后娘娘回来以后再做定夺,方为上策。”这位武将声如洪钟,话语坚定有力,身后的几位武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此言一出,几位文臣的脸色却微微一变。(为首的一位身着锦袍、头戴乌纱帽的文臣,目光闪烁,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恭敬却又暗藏深意地说道 )“皇上,虽说这些领土皆是皇后娘娘带兵打下,但如今主动权已然掌握在我等手中。老臣以为,我朝文臣饱读诗书,深谙治国理政之道,此时正是用人之际,理应由我等举荐合适之人前去管理,方能确保新地安稳,百姓归心。”说罢,他微微抬头,观察着皇帝的神色。
(又一位文臣紧跟其后,附和道 )“是啊,皇上。我等文臣一直兢兢业业,为云国的稳定与发展殚精竭虑。此次治理新地,正是我等施展才华,为皇上分忧的好时机。”这位文臣言辞恳切,脸上满是忠诚的神色。
武将们听了文臣们的话,不禁皱起眉头。(另一位武将忍不住上前,大声说道 )“哼!那些地方刚刚平定,局势未稳,需得有能征善战之人震慑四方,方可保平安。若派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前去,恐难服众,若再生事端,如何是好?”武将的话语毫不客气,带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文臣们听了,顿时面露怒色。(先前那位为首的文臣,气得胡须颤抖,指着武将说道 )“你这莽夫,休得胡言!治国理政,靠的是智慧谋略,岂是你等只知舞刀弄剑之人所能理解的?”文臣的声音尖锐,充满了不屑。
(皇帝看着朝堂上武将与文臣针锋相对的局面,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暗自思索 ):武将们跟随皇后征战多年,忠心耿耿,且深知边疆局势;而文臣们掌控朝堂多年,根基深厚,也不可小觑。若处理不当,恐生内乱。(想到此处,皇帝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容,缓缓说道 )“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新得之地,既要稳定局势,又要妥善治理。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容朕再仔细思量一番。”皇帝的话语模棱两可,既没有偏向武将,也没有应允文臣。
朝堂上的大臣们听了皇帝的话,心中各有所思。武将们虽心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多言;文臣们则暗自琢磨着皇帝的心思,试图从皇帝的话语中寻找突破口。
(这时,一位年轻的文臣站了出来,他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聪慧,先是恭敬地向皇帝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皇上,臣有一建议。不妨在武将中挑选几位熟知军事、善于统御之人,负责新地的军事防务,”
云国的金銮殿内,气氛热烈而紧张,一场关于新征服领土管理归属的争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阳光透过殿顶高悬的琉璃瓦,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大臣们或急切、或凝重的面容。
武将们身姿挺拔,神色坚毅,为首的陈将军向前一步,抱拳朗声道:“皇上,新占之地局势复杂,匪患未平,需有得力武将镇场子,方能保百姓安宁,我等愿效犬马之劳。”他的声音浑厚有力,犹如洪钟,在殿内久久回荡。
文臣们也不甘示弱,身着锦绣朝服的李侍郎微微皱眉,上前躬身说道:“皇上,治理一地重在教化与民生,文臣熟知律法典章,更擅安抚百姓,兴农通商,此事文臣责无旁贷。”他言辞恳切,目光中满是自信与执着。
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声在殿内交织,气氛愈发剑拔弩张。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位公公迈着小碎步匆匆进入殿内,跪地高声报道 ):“皇上,皇后娘娘带着她的侍卫已到皇城门口!”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原本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一位年轻的大臣忍不住低声呢喃 ):“皇后娘娘回来得这般迅速?”话语中满是不可置信。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却并未有太多波澜,他轻轻抬手,抚了抚龙袍上精致的纹路,目光看向站在一旁的丞相周正,缓缓说道:“丞相,你带着几位武将去迎接皇后,朕就不去了。”皇帝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丞相周正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他听闻皇帝的吩咐,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 ):“臣遵旨!”随后,他转身,向几位武将微微示意。
几位武将心领神会,跟着丞相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他们步伐整齐有力,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