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九年,十月
最近一年,公务员衙门忙疯了。
哪怕,张山风一再从大明学校,拉了很多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充当临时工。
公务员依旧人手不够,忙的不可开交。
他们要不停的统计,整理,以及核对信息。
每天都会有几十、上百的老百姓,排着长长的队伍,在衙门外等候登记。
他们还需要去往百姓所在乡村,一个个的核查身份。
好在!
相比儒家一帮几十岁,才能考中进士,还要再做几年翰林,等到做了官,都已经四十出头的官员。
公务员很年轻,精力旺盛!
面对蜂拥而至的百姓,这些公务员非常有成就感。
他们在切切实实的,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经历为期一年的努力,公务员衙门大多进入最后的核查阶段。
张山风命令他们三五成群的,拿着户籍本,分别去每一里,每一村核查信息。
这样避免信息有误的同时,再次检查,是否还有人没有登记。
基本上,经过几天的走访,已经核对无误的,已经加急将户籍本送往京城,交由张山风和皇室管理。
此时的京城公务员衙门,也在核算。
他们还在计算人丁数量。
虽然加班熬夜,但是公务员衙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越算,越开心。
因为!
这些户籍本,彰显着大明空前的强大!
……
数日后,早朝
朱佑樘再一次的催促:“张爱卿,清查人口一事,还没统计出结果吗?”
这是朱佑樘第……
反正,就是好多次催促了。
几乎每次早朝,他都要问上一问。
这个时代,农业为主的时代,人口是劳动力的唯一标准。
人口多少,是标识着兴衰,以及君王政绩的体现。
所以!
朱佑樘十分关注,这次的人口清查。
这是他登基接近十年来,最期待的时刻!
张山风从怀里,摸出一份奏章。
然后,他非常严肃的宣读起来:“回禀陛下,以下是这次人口清查的详细情况!
琼州府,成化二十三年鱼鳞册显示,有五万五千户,共计人丁二十五万。
此次核查,登记有二十万户,人丁一百三七万人!”
“嘶!”
张山风那不算很大的声音,让全体官员倒吸一口凉气。
一向稳重的朱佑樘,都为之一愣。
他很清楚,张山风将二三十万壮丁,都弄到了交趾,去镇压安南土着,或者出海搞事情去了!
琼州的人口,比之数字上的,还要多!
就算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琼州府,居然有上百万的人口!
这是什么概念?
永乐盛世的时候,京城也不过才两百多万,而已!
那是盛世,还是京城!
然而,这是要拿开门红的数据罢了!
不是假的,是真的。
不过,不能作数。
因为,琼州无士绅,士绅被张山风砍得差不多了。
那里被张山风经营了,接近二十年!
农业方面,专门从工部调了刘大夏去修水渠,灌溉农田。
还从雷州卫和崖州卫成车成车的运炸药,炸山开垦。
如今的琼州,被开垦的田地,足足上千万亩!
张山风的作风,就是任何事情,先肥了自己。
他一个人就霸占了十分之一!
不过!
就算这样,琼州依旧能达到人均十亩左右的土地,足够养活更多的人!
工厂方面,琼州是大明三大火山聚集地带,水泥厂开遍琼州。
琼州的铜矿和铁矿也不缺,炼铁和炼铜都有开展。
不过,最为发达的还是炼糖厂!
大明工艺不够,糖价奇高。
大明之外,甚至连糖都吃不上!
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地的琼州,八成以上的糖,产自这里。
好多外地商户,自己上门取货,都是排队等着买糖。
这样的地方,人口要是起不来,才是有问题!
果然!
接下来念了一大堆,什么雷州府,南宁府、浔州府一大堆的州府。
这些地方的人口,对比成化朝,的确也有显着的增长。
虽然,至少都涨了五六成,但是都没有翻倍那么夸张。
相比于刚刚神级开头,四、五倍的增长率。
原本,这些应该听得让人高兴的数据,此刻却让百官昏昏欲睡。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原本,他们的思维中,连琼州那种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都能实现人口的四、五倍增长。
其他地方,哪怕只是翻倍,那么也足够载入史册了!
可惜!
事与愿违,事情没他们想的那么美好。
才五六成的增长,放到以前,那是举国欢庆。
现在……简直没脸看。
有人开始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南昌府,如此富庶之地,居然人口不增反降。
这是唯一一个,人口下降的州府!
南昌知府当抓来京城问罪,不知道是怎么治理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