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羊羊村的篱笆在身后淡成水墨,
你会明白——
那些在霓虹中流浪的翅膀,
不过是把失业证,
折成了纸飞机的形状。
——村长
清晨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百叶窗,在木地板上投下细长的光影。唐泽坐在餐桌前,慢悠悠地搅动着碗里的阳春面。面条细白柔韧,汤底清澈,浮着几粒葱花和一小勺猪油,香气袅袅上升。这是他最近特意学的。电视里正播着早间新闻,女主播的声音平稳而清晰,背景里偶尔传来股市行情的提示音。
一碗阳春面的江南旧梦。
青瓷碗中卧着一弯素白,清汤如镜,倒映着江南的晨光。这便是阳春面,一碗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江南至味。
阳春二字,取自"阳春白雪"之意。这面里不见荤腥,却自有一番天地。细如银丝的面条,需用上好的高筋面粉,加碱水和制,揉面时要"三光"——手光、盆光、面光。揉好的面团要醒足时辰,让面筋自然舒展,方能拉出细而不烂、韧而不硬的面条来。
汤底最见功夫。一锅清水,投入猪骨、鸡架,文火慢煨六个时辰。待汤色清亮如琥珀时,撇去浮油,只留最本真的鲜味。盛面时,先舀一勺热汤暖碗,再注入清汤,撒上细盐,滴两滴麻油。这麻油须是现磨的,香气才够鲜活。
葱花是最后的点睛。要选小香葱,切得细如发丝,青白相间地撒在面上。热汤一激,葱香便顺着袅袅白气升腾而起。若是讲究些,还可添一撮虾籽或火腿末,但真正的老饕知道,最地道的阳春面,就要这份素净。
筷子挑起的面条在晨光中泛着莹润的光泽,入口爽滑筋道。汤清而不寡,鲜而不腻,带着面粉最原始的麦香。一碗下肚,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仿佛能看见江南水乡的晨雾,听见石板路上的脚步声。
这阳春面里,藏着江南人的处世哲学。不求浓墨重彩,但求恰到好处;不尚浮华,但求本真。就像苏州园林里的一块湖石,看似随意摆放,实则暗合天地至理。
如今满街都是花哨的面食,这碗阳春面反倒成了稀罕物。但总有些老字号,还在固执地守着这门手艺。清晨推开木门,要一碗阳春面,看老师傅用长筷在滚水里涮面的样子,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这哪里是在吃面,分明是在品味一段江南旧梦。
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显示"张伟"两个字。唐泽挑了挑眉,咽下嘴里的面条,抽了张纸巾擦了擦嘴角,这才接起电话:"喂,稀客啊,伟哥,你居然给我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有些嘈杂,隐约能听到机械键盘"咔嗒咔嗒"的敲击声,估计张伟又通宵打游戏了。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还带着点烦躁:"害,林依这几天有找你玩吗?"
唐泽夹了一筷子面条送进嘴里,含糊地反问:"咋的了,你俩又吵架了?"其实不用问也知道,张伟和林依这对情侣,一个脾气急,一个性子倔,异地才半个月,已经闹了好几次别扭。
"是啊,她那个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张伟开始絮絮叨叨地抱怨,说林依这几天回消息越来越慢,视频电话也总是找借口推脱,昨天甚至直接没接他的电话。
唐泽一边"嗯嗯"地应付着,一边拿起手机,点开微信,找到林依的对话框。"起了吗?"他飞快地打字。
几乎是瞬间,对话框上方就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几秒后,一条带着明显川味方言的回复跳了出来:"起了,在屋头我爸天天要喊我起来吃早饭。"后面还跟着个熊猫头翻白眼的表情包。
唐泽嘴角微扬,继续打字:"那今晚过来住?"
"哦。"林依的回复简短得让人摸不着情绪。
他瞥了眼还在电话里抱怨的张伟,手指在屏幕上轻敲:"你男朋友在给我打电话说你不咋理他。"
"哦,不想理他。"这次回得更快,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那股倔劲儿。
唐泽差点笑出声,赶紧喝了口面汤掩饰。他想了想,又发了一句:"我想武侯祠都去过了,要不今天去杜甫草堂?"昨天他们刚去过武侯祠,林依特别喜欢那里的红墙竹影,拍了不少照片。
"要得,吃完中午饭你来接我嘛。"这次语气明显轻快了许多。
"嗯。"唐泽回完消息,把手机放回桌上,继续对付那碗快要凉掉的面条。
电话那头,张伟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异地恋的苦恼,唐泽偶尔应和两句,心思却已经飘到了下午的行程上。他三两口吃完面,起身把碗放进洗碗机。窗外的阳光越来越烈,蝉鸣声此起彼伏,夏日的热浪已经开始蒸腾。唐泽走到阳台上伸了个懒腰,心想今天又是个适合出游的好天气。
"行吧,我待会儿还有事,先挂了。"他随口敷衍了几句,终于结束了和张伟的通话。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林依发来一条新消息:"记得带伞,天气预报说下午可能下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