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交河县,众人可是费尽了心机,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好不容易才收拢到五百二十余匹马。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五百二十余匹马中,真正能够堪当大任,成为合格战马的竟然还不足一百八十匹!
面对如此窘迫的局面,实在是让人感到无可奈何。但即便情况如此糟糕,他们还是不得不留下数十匹马来以防万一,将其当作关键时刻可以应急调度的机动力量。
至于其余的那些马匹嘛,则全都被项羽这位军事天才精心训练成了一支精锐无比的骑兵部队。
至于那卓青麟嘛,则是以亲兵侍从的身份跟随左右。他的主要职责便是负责为项羽筹备每日的三餐饮食,悉心照料项羽的日常生活起居。诸如为项羽打来洗脸水啦,帮着跑腿办事啦,传达各种命令等等琐碎之事皆由他包办。项羽吃饭、休息时,为其插空讲段《三国》解解乏。
这段时间里,项羽对于那部名为《三国》的作品喜爱有加。虽然还不至于到痴迷的程度,但也常常会让卓青麟给他讲述其中的精彩段落。
正因如此,在最近的这些日子里,卓青麟得以时常跟随着项羽一同住进入县衙。不仅如此,他每月还能够领取到五两银子的俸银。这对于卓青麟而言,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
毕竟,能够陪伴在霸王项羽这样威震天下的人物身旁,本身就是一次极其难得的人生际遇。或许,这次机会将会成为他命运转折的关键节点,引领着他走向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而卓青麟也深知,自己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展现自身价值,才不辜负这份幸运和信任。
项羽率军北伐就是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若是县令曹碷未能完成劝降任务,反而投靠了北安镇,他也毫不畏惧。以他的雄才大略和麾下猛将如云的强大实力,区区一个北安镇又怎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与此同时,在不远的另一边,卓不凡正带领着他那支新组建的队伍,在回龙山脉中艰难前行。这条山路蜿蜒曲折、陡峭险峻,乱石嶙峋,荆棘丛生,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设下的重重障碍,想要阻止人们通过此地。
然而,面对如此恶劣的路况和环境,卓不凡及其麾下的将士们想到霸王项羽的招唤,士气不降反升,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能与霸王项羽并肩作战,他们何其有幸,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尽快抵达目的地。
一路上,队员们相互扶持、鼓励,艰难地跨越一道道深沟险壑。有时,脚下的石头会突然松动滚落,让人心惊胆战;有时,茂密的荆棘会划破肌肤,带来阵阵刺痛。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们前进的决心。
就这样,经过数日没日没夜的艰苦跋涉,卓不凡一行人终于走出了回龙山脉,成功到达了预定的地点。而就在这里,他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时刻——与项羽所率人马胜利会师!
当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时,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项羽亲自走上前来迎接卓不凡等将领,他高大威猛的身影如同战神一般令人敬畏。
会师之后,项羽立即展现出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只见他一声令下,原本分散的军队迅速集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无比的力量。这支由无数勇士组成的钢铁之师,就像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北安镇猛扑过去。
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北伐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从回龙山下向北进发。他们士气高昂,旌旗飘扬,刀枪林立,脚步声和马蹄声响彻云霄。经过数日艰苦跋涉,这支雄师终于与威名赫赫的项羽成功会师。随后,他们继续北上,目标直指北安镇。
此时,时光已然悄然迈入十月金秋。天空湛蓝如宝石,白云悠悠飘荡其间,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尽管白日里阳光明媚、天高气爽,但每当夜幕降临,丝丝凉意便会悄悄袭来,提醒着人们秋日的脚步已经临近。
霸王项羽亲自统领这支军队出征,他那威猛雄壮的身影宛如战神下凡,令众人敬畏不已。一路上,行军秩序井然有条,丝毫不见混乱。项羽不仅指挥若定,还不忘利用行军途中的时间训练士卒,提高他们的战斗素养。
在前军,探子们犹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每隔一段距离就向后方传递情报。他们探查前路情况,确定何处适合埋伏,何处能够发动突然袭击。项羽则身先士卒,始终冲锋在前,同时将自己多年征战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旁的卓青麟。
卓青麟跟随着项羽左右,亲眼目睹这位绝世猛将如何排兵布阵、调遣兵马,心中不禁大为震撼,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经历,他对于领军出征之事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初步印象,对《三国》里所提及的种种计谋策略更是有了深刻的理解。不知不觉间,卓青麟自身的统率能力得到显着提升,统率值竟然足足增长了 5 个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