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跟我们一起走吧!我家相公可是骑着高头大马来的哦,他肯定有能力照顾好我们的。”贾钥眨巴着她那水灵灵的大眼睛,满脸期待地看着瞎眼婆婆,再次娇声说道。
瞎眼婆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无奈地回答道:“好吧,既然你这小妮子如此坚持,那我就随你们去吧。”
卓青麟见状,连忙上前将瞎眼婆婆和贾钥小心翼翼地扶上了马背。然后,他自己则走到马匹前方,紧紧地抓住缰绳,缓缓地牵着马走出了榕树林。
出了树林后,卓青麟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榕树桩,他灵机一动,立刻跑过去,借助这个树桩的高度,轻松地翻身上马,稳稳地坐在了贾钥的身前。
一匹马驮着三个人,确实有些拥挤。不过,好在贾钥的身材娇小玲珑,而这匹卷兔马也是一匹难得的良驹,所以三人挤在马背上,虽然略显局促,但还是能够顺利前行的。
就这样,卓青麟骑着马,带着瞎眼婆婆和贾钥一路小跑,大约走了三十里路,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原来的大榕镇所在地。这里,也是卓青麟此次率领队伍巡边的终点站。
这里的土地异常肥沃,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其水陆交通地理位置也相当不错,四通八达,连接着各个方向。于是,人们决定在此地设立一个简易的驻地,并安排了一百名骑兵作为核心力量,负责收拢周围的四方民众。
当卓青麟、贾钥和另一个人抵达这个驻地时,他们看到驻地内一片繁忙景象。原来,此时正值晚餐时间,人们正在匆忙地准备着食物。经过一番询问,他们得知这个驻地已经成功收拢了各族民众共计二百三十余人。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缺乏建村令牌,这个驻地暂时无法迅速升级。尽管如此,众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因为蒙古人虽然占领了这片土地,但他们的统治异常残暴,导致许多人不得不躲藏在四周的荒野之中。而这次将蒙古人驱离此地后,民众们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聚集之地。
卓青麟将贾钥二人带到自己的草棚前,稍作安顿后,便立刻投身于繁忙的公务之中。毕竟他已经外出数日,积压的事务着实不少。他迅速召集来了什骑长们,众人在草棚旁边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开始对这几天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报和交流。
“总共收拢到多少人了?”卓青麟一脸严肃地问道。
围坐在他周围的众人面面相觑,沉默片刻后,一名身材魁梧的汉子站起身来,抱拳施礼道:“回大人,目前已经收拢到二百三十五人了。”
卓青麟微微颔首,接着追问:“这些人当中,成年男子有多少?”
那汉子稍作思考,答道:“成丁者共有七十三人。”
卓青麟继续问道:“那壮妇和老幼呢?”
汉子连忙回答:“壮妇有一百零六人,老幼则有五十六人。”
卓青麟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数字还算满意。他稍稍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开口问道:“吃食方面可还充足?”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起来。
过了一会儿,另一名汉子站出来回话道:“回大人,吃食方面目前还算足够。我们现有五艘木筏,安置了三十八个鱼笼,每天大约能起鱼三百斤左右。此外,我们还从湖里打捞了一些藜蒿、野草等可食用的植物。虽然这些食物不能让人吃得很饱,但也勉强够维持生计,甚至还有些许结余,我们已经将其制成了鱼干。”
“嗯,兽王一事还没有发现么?”卓青麟眉头微皱,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尚未,我们在东北部湖边的榕树林里发现了一个水牛群,数量相当可观,足有三十来头呢。”一名汉子赶忙回答道,“目前我们已经将它们围了起来,不过牛群中的头牛看起来有点弱小,不像是能够爆出建村令的货色,所以我们暂时没有对它们下手。”
卓青麟点点头,表示理解,他接着问道:“那么,周边有没有发现胡人呢?”
“有!”另一名汉子连忙应道,“我们发现了十多名逃散的牧民,已经全部把他们带回来了。”
……
经过一番简单的问讯之后,卓青麟对于驻地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他发现,所有的事务都在按照既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并没有偏离总体任务的轨道。
这次卓青麟率领的百骑出巡,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要清剿蒙古的残余势力,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其二,则是猎杀兽王,搜寻建村令牌,以便能够择地建村,跑马圈地,分享战争胜利的果实。
然而,沣原这个地方的地势相对较为平坦,除了几个狼群偶尔会产出几枚建村令之外,并没有太多其他大型物种能够产出建村令。这样的情况显然远远无法满足沣原地区的发展需求。
正因为如此,各个百骑队才会分批进行出巡任务。这实际上是八马城给予参战人员的一项福利,但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福利,还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争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