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相关的专家前辈们,听到两人的声音后,立刻从刚刚的幻想中回过神来,纷纷集中注意力,开始认真地听取汇报,并迅速做起笔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听越觉得这个计划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且非常靠谱。
因为他们所听到的相关科学技术,都已经经过了张建国和王兴两人的初步研究和整理,具有极高的可落地操作性。这意味着这些技术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已经有了实际的应用方案和实施步骤。
就这样,张建国和王兴两人在台上滔滔不绝地汇报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才终于将可能涉及的技术概括简单地介绍完毕。而当概括说完后,王兴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开口说道:“好的,各位前辈大佬,关于我们深空探索领域的发展汇报说明,今天就暂时告一段落啦。不过呢,具体的各项技术的深度说明,我们将会在明天早上正式展开哦!到时候呢,我们会针对相关行业的专家大佬们进行单独的沟通交流,以便让大家对我们的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把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其他领域的负责人吧!”
王兴的话音刚落,台下的一众大佬前辈们便纷纷激动地鼓起掌来。这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对张建国,王兴两人精彩汇报的认可,更是对深空探索领域未来发展的期待。
就在这时,于童面带微笑,步履稳健地走上了汇报台。他先是热情地拥抱了一下张建国王兴两人,然后顺利地交接了话筒和遥控器。待两人走下舞台后,于童站定身子,微笑着面向台下的专家前辈们,用洪亮而清晰的声音说道:“各位专家前辈,大家好啊!我是负责太空科技领域发展的负责人,于童。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各位简单汇报一下有关该领域的发展计划以及一些可设计的科技点。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让大家对我们太空科技领域的发展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说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紧接着开口说道:“在星火计划中,太空科技的发展方向将会着重于太空化生活。我们将会充分利用月球上可采集的各种资源,在月球背面打造多个规模宏大的太空空间城市。这些太空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当壮观,其长度大约为 30 千米左右,直径则在 5 至 6 千米之间。
更令人惊叹的是,我们将巧妙地利用太空城整体自转所产生的重力,以此形成人工化重力。这一创新举措将为居住在太空城内的人们提供一个与蓝星环境极为相似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太空中感受到如同在地球上一般的重力体验。
在这些太空城市中,我们不仅会规划出基础的生活和工作区域,还将特别设立科学实验区域。这样一来,无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是各类科学研究工作,都能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得以顺利开展。
据初步估计,每个太空城将有能力容纳近 800 万至 1000 万人长期在此生活和工作。为了确保太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计划引进来自各个行业的专业人才。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我们有信心在每个太空城市建造完成后的短短两年内,实现城市的自给自足。
此外,我们也鼓励各行各业的人员在太空中积极探索太空化生活的新模式,并对现有的各项需求品进行升级和创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太空城市将会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实现星际移民的重要基地。”
听着于童如此这般地阐述,台下原本就对深空探索领域充满惊叹和好奇的众专家们,此刻更是瞠目结舌、惊愕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原本计划中的太空科技领域的发展计划,竟然是要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建造一座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城市!
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实现自我供应和循环,还具备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仿佛是一个独立于地球之外的小型社会。这一构想实在是太过超前,让人不禁为之咋舌。
而此时站在台上的于童并未停止他的讲述,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而坚定:“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太空城建造与发展计划,将会对各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效地推动它们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于童进一步解释道:“在这个太空城中,不同的行业和产业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无论是科技、农业、医疗还是文化等领域,都能在太空中找到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将为我们国家的各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它们不断突破创新,实现前所未有的发展。”
说到这里,于童的声音不禁有些颤抖,他的内心也如波涛汹涌一般难以平静。当他与宫明等人共同完成这份计划的撰写时,他就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将太空城真正落地,那么华国将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飞跃。这不仅仅意味着华国将从一个发展中国家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更重要的是,华国将成为蓝星上首个拥有太空文明的国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