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大海战的硝烟在仅仅一天一夜的激战之后缓缓散去,大明王朝与德国携手,以雷霆万钧之势重创了美利坚的大西洋舰队。这场海战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大西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的尼米兹将军带着满心的挫败与苦涩踏上归程。回到国内,等待他的是杜鲁门总统狂风暴雨般的羞辱。杜鲁门怒不可遏,言辞激烈,几乎要让尼米兹卷铺盖回家养老,这场惨败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颜面扫地,杜鲁门急需找人发泄心中的怒火。
暂且按下杜鲁门如何焦头烂额地收拾这烂摊子不提,将目光转向深陷法国境内的盟军。此时,留在法国的盟军中,美国士兵多达一百五十多万,而英国人和加拿大人也有五十多万。当他们听闻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西洋舰队近乎全军覆没的噩耗时,仿佛世界末日降临。士兵们一时间惊慌失措,抱头痛哭之声此起彼伏。他们纷纷仰望苍天,口中念念有词,乞求上帝的怜悯,悔恨当初不该被利欲蒙蔽双眼,妄图来欧洲捞取利益,如今不仅黄金美梦破碎,自己更是命悬一线,闹不好下一秒就要去见上帝。
此时盟军的上方,一架架轰炸机在头上飞过,很快就有大批的传单撒了下来,如雪花一样,飘飘洒洒,如新年的瑞雪一般。
一名美军中尉捡了一张,看了半天,开始大叫:“我们不用死了,大明王朝承诺:交枪不杀优待俘虏。”
巴顿将军不相信,命中尉拿过来,他看了看上面的中文,确定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以及承诺战后会及时把他们送回美洲。
巴顿和艾森豪威尔说道:“还是投降吧,这样我们或许就可以平安回家了。”
“不,我还要战斗!”艾森豪威尔眼中闪烁着一丝不切实际的光芒,“如果我投降了,我的总统梦就彻底破灭了。”此刻的他,仍沉浸在成为美国总统的清秋大梦中,不愿面对现实。
“算了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巴顿心急如焚,试图让艾森豪威尔冷静下来,“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处境,如果不投降,怎么出去?你以为仅靠手里这寥寥几架飞机,真的能飞回去吗?保住性命才有机会实现梦想,否则你会把大家都害死的。”
艾森豪威尔内心挣扎不已,在被德明联军重重包围的残酷现实面前,他最终无奈地低下了头,长叹一声道:“好吧,也只能投降了,盟军已别无选择!巴顿将军,你去派人和大明王朝单线联系一下,尽量谋求一个更好的投降条件。”
于是,在艾森豪威尔的命令下,美军、英军以及加拿大军共计160多万人,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武器,集体投降。当盟军投降的消息如旋风般传遍欧洲和亚洲时,整个欧亚大陆瞬间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人们欢呼雀跃,仿佛看到了和平的曙光。这场持续长达五年的欧亚战争,似乎即将落下帷幕,长久的和平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为这看似胜利的局面而欣喜。落寞的丘吉尔和杜鲁门,他们的心情截然不同。丘吉尔领导的英国,孤悬于欧亚板块边缘的岛屿之上,而杜鲁门执掌的美利坚合众国,则远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他们都不愿看到欧亚板块被德明两国统一治理。
为了商讨应对之策,丘吉尔亲自跨越大洋,来到纽约,与杜鲁门会面。丘吉尔忧心忡忡,深知英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损耗巨大,若美国不出手相助,英国恐怕要被彻底败霍完了。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和德国则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两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将这一天定为“胜利日”。在一片欢声笑语和礼炮声中,两国随后召开会议,着手重新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相互承认对方的领土和边界。
德国的势力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了德国本土,以及其在战前吞并的奥地利、苏台德地区,还有波罗的海三国。在德苏战争之前,德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的土地也都纳入其中,这其中甚至包括波兰一半的国土。此次,德国还打算将意大利纳入版图。墨索里尼听闻后,本能地表示反对。希特勒却强硬回应:“德意志帝国这个名号里有一个‘意’字,我希望它代表的就是意大利,墨索里尼,你的反对无效。”此时的墨索里尼早已沦为德国的傀儡,面对希特勒的强势,他无能为力,只能暗自叹息。不久之后,墨索里尼便被意大利的反对分子刺杀身亡。
除了上述地区,德国的一众仆从国依旧归其管理,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也在德国的掌控之下。而突尼斯则由大明王朝和德国共同管辖。法国,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同样由两国共管。至于苏联,其南部从罗斯托夫起,途经沃罗涅日、叶列茨,到梁赞州,再至下诺夫哥罗德以东的区域,皆为大明王朝的领土。加里宁和克林则归德国管辖,莫斯科暂时由两国共同管理。
大明王朝在这场势力划分中,获得了苏联在亚洲的全部领土,以及伏尔加河的一部分土地,范围从罗斯托夫一直延伸到下诺夫哥罗德州。此外,大明王朝的势力范围还包括中东的全部地区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在南亚,除了大明有限地占领了一些地盘外,朱由检对统治印度兴趣缺缺,按照约定,让印度分裂成十几个国家,任其自行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