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点了点头,并未立即表态,而是挥了挥手:“朕明白了。段卿一路奔波,先下去休息吧。”
段岳叩首谢恩,退出朝堂。
嘿,他就知道自己的演技更好了!
------
很多参与的人发现,这些土豆不仅产量高,而且耐寒耐旱,十分适合平城的气候条件。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麦苗上,姜白已经蹲在田垄间忙活了半个时辰。她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检查昨日播下的麦种发芽情况。
“姜大人,您看这个!“佃户老张捧着几株嫩绿的幼苗跑来,“东头那块地的种子发芽了!“
姜白接过幼苗仔细端详,嘴角不自觉扬起:“比预计的早了两天。“她轻轻抚摸着叶片,“看来改良的浸种方法有效。”
“要我说啊,还是姜大人有本事。”老张搓着粗糙的手掌,“往年这时候,地里连根草都不爱长。”
姜白正要答话,田埂上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段琦一身便装,翻身下马时惊飞了几只田雀。
“校尉?”姜白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站起身,“你怎么来了?”
段琦没答话,径直走到她刚检查过的田垄前蹲下,捏起一撮土在指间捻了捻:“土质还是太干。”
姜白递过水囊:“已经比上月好多了。我们挖了三条引水渠,又从城里运来腐熟的粪肥......”
“不够。”段琦想起段景的嘱咐上,他看见远处有些异样指着远处一片泛白的田地,“那边为什么没处理?”
老张缩了缩脖子:“回校尉,那是盐碱地,种啥都活不成......”
“能改良。”姜白突然道,“我在药书上见过一种方法,用石膏粉中和土壤碱性。”
段琦挑眉:“石膏?”
“嗯,还要配合深耕和种植耐盐作物。”姜白眼睛亮了起来,“如果能成功,平城至少能多出三成耕地。”
段琦沉默片刻,突然解下腰间令牌扔给老张:“去库房领二十两银子,买最好的石膏。”
老张手忙脚乱地接住令牌,结结巴巴道:“可、可这令牌......”
“怎么?“段琦对别人可没什么耐心,一个眼风扫过去,“不够?”
“够!够!“老张一溜烟跑了。
姜白望着老张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轻笑出声,当初段琦对自己的态度看来真的收敛了好多:“校尉倒是大方。”
“与其让那些银子在库房生灰,不如换成粮食。而且咱们可有一大笔钱啊”段琦冲姜白眨眨眼。
姜白看着段琦那略带俏皮的眼神,就想起那一大笔钱,“看来我需要给小萝卜多做些好吃的才行。”
“还是给孩子置办点产业吧,拿人家一大笔钱,光负责吃喝好像有点不道德。”段琦装作大大的叹了口气。
姜白轻笑一声,他们做的确实不道德,那就到时候开饭馆首饰店,让以后小萝卜能财务自由好了。
“还有啊,你最近怎么瘦了,别这么着急,慢慢来,我们都支持你。”段琦看着姜白那又小了一圈的小脸,有点担心,这可不单单是自家二嫂了,现在更是平城话事人,可不能出点问题。
段琦虽然平日里跟她沟通不多,但自从跳湖过后,一直用实际行动支持她的每一个决定。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校尉,你还说嘞,你这么支持我,我倒是有些压力了。”
段琦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淡淡道:“那倒是我的问题了,不过信任支持是相互的。你为平城做了这么多,我自然要全力支持。况且,这些银子若能换来更多的耕地和粮食,也是值得的。”
姜白点点头,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盐碱地改良成功,不辜负段岳的信任。
而且说不得也是个好事,西北能彻底盘活,说不定后世这片土地将不是沙漠。
姜白转身对段琦说道:“校尉,既然你来了,不如一起去看看引水渠的进展?我正好有些想法,想和您商量。”
段琦点头同意,两人并肩走向田地的另一头。路上,姜白详细地向段岳介绍了引水渠的规划和目前的进展。她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工人们说道:“我们计划在城外的河流上游修建一条主渠,然后通过支渠将水引入各个田地。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灌溉问题,还能在雨季时起到防洪的作用。”
段琦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问道:“修建引水渠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进展如何?”
姜白回答道:“目前进展还算顺利,我们已经动员了城内的青壮年参与修建,同时从附近的城镇请来了一些工匠。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虽然你刚才给了二十两银子,但后续的投入还需要更多。”
段琦沉思片刻,说道:“资金的问题不是问题,那些金子足够支持好久。而且平城虽然地处偏远,但也有一些商队往来。我可以联系他们,看看能否通过贸易筹集一些资金。”
姜白感激地说道:“那就麻烦校尉了。有了你的支持,我相信引水渠一定能顺利完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