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粥,走。”
到了河段上游,远处的冰面已经有裂痕,父子俩走到河岸平坦的地方站好,举长竿沿周围使劲儿敲打冰面,冰层薄脆,很快裂开。
碎裂的冰块随着河水来回晃动,岸边被水打湿,冰块往下游拱去。
郑则留意观察,不停地用竹竿往河水探,在岸边找到一处较为隐秘的凹陷洄流区域,他打算就地下网,此处水流较为缓慢,河水温暖,窝料能放得住。
往窝料鱼篓里丢块石头,用树枝封住口,最后往凹陷处放,水面立即晕开五彩斑斓的油花。
压好绑在鱼篓上的麻绳,郑则回身喊:“粥粥——找几块有棱有角的碎石头来。”
岸上乖乖蹲着等的人终于能帮上忙,立即起身四处找石头。
“郑则,天冷鱼不出来怎么办?”周舟跑下来担忧地看向河面。
郑老爹撑竹竿推开冰块,回道:“那就没鱼吃喽。”
郑则笑着说:“别听阿爹的,有鱼吃,下网的地方暖和,这渔网不是抛出去就立马收回,要等的。”
绑了石块的渔网沉入水中,收网绳子找地方绑好,三人上岸回家,临走前郑则回头看了一眼,暗暗希望运气好点,要网到鱼。
郑则到家先换鞋袜,周舟听到孟辛在后院说话,回房前绕去看了一眼。
两狗一人蹲着,豌豆和黑豆又在争一根棍子,并排咬,死犟的样子,谁也不愿意松开嘴,孟辛背对后门,正在给它们断案。
“粥粥,回房来。”郑则让人坐下,帮他脱鞋查看,摸到脚底干燥温暖这才重新让他穿上。
周舟心里还惦记一件事:“小则,元宵节还要给小九师傅送礼吗?”
又喊小则,郑则瞥他,伸手要捏脸,周舟后仰躲开,大笑推开人,“你的手摸袜子都没洗!”
小则不摸了,双臂箍住人张嘴就往周舟脸蛋咬,又亲亲他笑出来的小窝,这才心满意足在水盆洗手。
“元宵不去,那日严堂头说了,新年去了就好。”上回送孟久去镇上酒楼前,他们已经带人和礼上门拜访。
拜师日子和新年相隔不久,第一个新年得上门的,好在这位堂头是讲理的人,主动说元宵不必再来。
不然三个月连着送,家里还真吃不消。
周舟暗暗估算,随即羡慕地说:“那堂头岂不是很有钱?
“领着酒楼月钱不说,逢年过节学徒这个送点、那个送点,他家一年到头都不用买吃食了......”
郑则要日晒雨淋在外头辛苦跑,才能让家里过上吃肉的好日子呢。
语气酸酸的,小圆脸皱皱的。
郑则走到他身边坐下,点头赞同:“是有钱。”
“他如今住大屋、酒楼上工,带学徒收礼,这些大家都能看到,看不到的是他当学徒时的艰辛,一样慢慢熬过来的。”
郑则牵住夫郎,“想住镇上大屋?”
周舟先摇头又点头,他都住过了,“我想让你住。”
郑则都没有住过呢,他小时候的屋子没有青石板,娃儿轿没有木轮子,小小的郑则喜欢大屋吗。
“我们现在的房子很好,我喜欢家里有地种东西,也喜欢看菜从地里长起来。你喜欢吗郑则。”周舟仰头问。
他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他怎么会不喜欢,郑则点头。
乡下房子镇上大屋,哪样都好,郑则想,有哪样他就先给哪样。
渔网经过一夜的放置,该收网了。
次日,周舟穿戴好巴巴等着出门,郑大娘这才知道三人昨天下网去了。鲁康喂完猪也要跟去看,孟辛也想,郑大娘拦住孟辛:“河边又冷又远,和大娘在家干活吧!”
她也不想让周舟去,但这孩子昨天已经去了,今天还一脸期待,便由他了。
鲁康不觉路远,他走得特别快,时不时走到前头蹲在田埂看别家的地,顺道等他们。
路上遇到村民招呼,“郑屠户,大早上的这么冷,你们去哪儿?”
一行人空着手,只有郑则背了背篓,两根竹竿藏在河岸隐秘处,郑老爹就说:“嗐,带孩子们去看看新买的田,认认路。”
村里人都知道郑家买了两亩地,闻言就没再问了,问多了也酸。
路过自家田地,郑老爹给鲁康指了一遍:“就是那。”鲁康跑去绕着走了两圈,跟着大伯一起高兴,两亩地挨着,位置也好。
河面经过一晚的凝结,重新盖了层薄冰,郑老爹找出竹竿敲碎,郑则先把鱼篓捞起来看,空了,有戏,窝料溶在水里了。
郑老爹扯渔网感受,沉甸甸的,上手有很大阻力,不知有没有货。
“来,起网!”
父子俩使劲儿抬起渔网,里头坠着石块碎冰很是压手,“哗啦”出水拽拉,泥泞地面拉出一条湿漉漉的痕迹,渔网一拖上岸三人立即围上去。
周舟在岸上无聊,拆开护领透透气,伸脖子张望,有鱼没有?
三人中间的渔网有东西跳动,鲁康压低声音惊喜道:“有有有!”
两尾大鱼跳动,卡在网眼里和水底的枯枝败叶一起被网上来,郑老爹乐道:“都说春鲤肥美,我看冬末的也不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