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经过一晚上休息,大家一起出去买菜煮饭过着小日子,晚上吃完饭计冬梅姐姐驱车回去鹏城。
8月15日星期一上午,晨飞宇过去公司开会,听取高层汇报以及做出指示。
下午,晨飞宇开车回平铺老家,明天就是七月十四了,家里都是劏鸡前鸭去拜神。
晚上,晨飞宇回到家,发了一条朋友圈,已经安全回到古镇平铺。
唐紫璇说:“代表,你终于回来平铺。”
晨飞宇说:“公司事情交代完就回来度假了。”
申潇华说:“明天去哪里玩?”
晨飞宇说:“明天七月十四,要回去老家拜神。”
马楚艳说:“我们也是这样。”
晨飞宇说:“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七月十四、吉祥月、施孤、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唐紫璇说:“这个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你们有这些活动?”
申潇华说:“我们村没有,就是杀鸭去拜神而已,平铺应该都差不多。”
晨飞宇说:“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唐紫璇说:“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申潇华说:“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马楚艳说:“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
晨飞宇说:“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这节日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的一些地方认为七月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
唐紫璇说:“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
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
申潇华说:“我还是七月十四就是,看着日历七月十五才是中元节就有点奇怪。”
马楚艳说:“我也是这样。”
8月16日星期二上午,晨飞宇打开同花顺软件,看了手上几个股票,发现廊坊发展、嘉凯城上升趋势减了。
下午,晨飞宇帮爸爸抓着鸭子,爸爸割鸭子脖子取血,等血流干净开始拔毛。
等鸭子煮熟之后,晨飞宇开车载着爸爸妈妈回去拜神。
8月17日上午,晨飞宇看到嘉凯城高开之后,就开始回落,通知有买进去的人现在可以出货了。
王玉涵说:“收到,现在在家过节?”
晨飞宇说:“我们过七月十四。”
王玉涵说:“我们也是,你们哪里有什么习俗。”
晨飞宇说:“我们汤鸭吃。”
王玉涵说:“我们这里也是,在广西,七月十四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
晨飞宇说:“挺多地方是祭祖。”
王玉涵说:“在华南地区,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入夜以后,又以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祭毕燃冥具,将祭品留在门外不收回,俗称烧幽。”
晨飞宇说:“除了上面这些,还有焚香燃炮、跳天灯、河灯度孤、祭祀土地、祈丰收……”
王玉涵说:“祭祀土地、祈丰收,都是农民祈祷下一年,获得大秋丰收,五谷丰登。”
晨飞宇说:“以前都是民以食为天!”
王玉涵说:“在华人华人地区,七月半也举办传统的祭祖普渡等习俗。”
下午收盘,晨飞宇看到嘉凯城已经全部卖出了。
陈园园说:“代表,回来几天了。”
晨飞宇说:“前天才回来的。”
方绮雯说:“晚上有空吗,我们请你吃牛杂,感谢一直以来帮助!”
晨飞宇说:“今天中元节,不出去了。”
晨婷婷说:“对啊,只能改天了。”
陈园园说:“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晨飞宇说:“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